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来自《生命世界》的2009年第5期的文章《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作者李莹,任职于北京动物园兽医院,参与《北京市灰鹤越冬种群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课题的野外调查,在国内杂志发表过大量科普文章。封面—

来自《生命世界》的2009年第5期的文章《郊野小精灵—》。

作者李莹,任职于北京动物园兽医院,参与《北京市灰鹤越冬种群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课题的野外调查,在国内杂志发表过大量科普文章。

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封面——:雀形目红尾鸲属,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一带的夏候鸟,较常见。

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羽色艳丽的雄北红尾鸲

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鸟巢

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育雏

□ 撰文 / 李莹 供图 / 吴秀山

又到四月,和煦的春风温暖了大地,吹绿了山林。“滴、滴、滴”,一阵熟悉的鸟叫声传来,随着枝叶的晃动,一个美丽的身影跃上枝头,北红尾鸲一边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边娓娓地唱着情歌。

每年的三月末至四月初,和大多数候鸟一样,北红尾鸲离开越冬的南方,北上故土繁衍后代。这一季里,雄性北红尾鸲换上崭新的羽毛,色彩上显得既深沉又浓烈。它的头顶至肩部是灰白色,后背和两翅黑色,翅膀上还有一对明显的白色翅斑,除去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缘黑色外,它的腹和尾均为鲜艳的橙红色,“北红尾鸲”一名正是由此而来。与雄鸟相比,雌北红尾鸲的羽色则显得素雅简洁,上体融合了橄榄绿与浅棕,在两翅过渡为黑褐色,翅上依然有一对特征性的白斑,尾部则是橙黄色,较雄性的橙红色暗。身长不过十三四厘米的北红尾鸲喜欢站在枝头,上下摆动红色的尾羽,还做出点头的动作,好像树林中的小精灵般活泼可爱。季节里,雄鸟最擅长用这样独特的舞蹈吸引雌鸟的注意。

四月到七月是北红尾鸲的繁殖期,进入繁殖状态的雄鸟便会展开热烈的求爱攻势。高高伸展的树枝或是架设的电线成为雄鸟的舞台,它们往往站在上面,不断地对着栖于附近的雌鸟点头翘尾地边跳边唱。当雌鸟被情歌打动,应声飞到它跟前时,雄鸟的求爱舞跳得更热烈了。伴随着点头翘尾的节拍,雄鸟还加入了两翅半举和下垂的动作,两脚也不停地挪动。雌鸟则在一旁以审视的眼光欣赏雄鸟的表演,心中考量着这个伴侣是否合适。雌鸟一旦接受了雄鸟的求爱,并不是靠拢它,而是转身起飞。雄鸟立刻就读懂了雌鸟的暗示追上去,彼此一上一下地追逐、翻飞,刚才的单鸟独舞变成了比翼双飞,舞台也换成了低空。

经过了甜蜜的婚礼,北红尾鸲就开始为迎接新生命忙碌起来。夫妻双双选择合适的巢址,同心协力准备建新家。北红尾鸲非常喜欢在居民点附近的林地、公园栖息,它们的营巢环境也是多种多样。除了房屋墙壁的破洞、缝隙、屋檐、顶棚、牌楼、废弃房屋等人类建筑和邻近的柴垛等堆集物缝隙中,北红尾鸲也营巢于树洞、岩洞、树根下和土坎坑穴中,甚至还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

2008年夏天,我们前往怀柔的野外考察中,就无意间在一户老乡家中的烧烤架里发现了一窝正在孵化的北红尾鸲。这个小巢位于烤箱的底部中央,主人置于烤箱上挡雨水的石棉瓦为北红尾鸲提供了必要的遮蔽。北红尾鸲的巢很小,外径大约8~14厘米,内径不过5~9厘米,高5~10厘米,深3~6厘米。巢的外围由细草茎和草根编织而成,靠近内侧的边缘是撕成细条的干燥芦苇叶,巢内铺着大片羽毛和绒毛(疑似鸡鸭毛),还有细密的兽毛和一小块塑料纸。窝中有6枚卵,椭圆形带着红褐色斑点的卵安静地躺在巢中,拇指指甲大小。检视完小巢的情况,我们迅速地盖好石棉瓦,并将巢周围的环境恢复,等待雌鸟飞回。

不一会儿,橄榄棕色的小精灵飞回来了,它站在烧烤架入口处警惕地张望,直到确定了一切正常才跳进烤箱,继续孵化。我们也终于放下心来。其实在我们发现这窝北红尾鸲的上一周,小院的主人就发现了它们。为了收拾烤架,这位大姐小心地将鸟巢移到了旁边的水池上,北红尾鸲追踪而至;等用完烧烤架后,大姐立刻将鸟巢放回原处,北红尾鸲也如同以前一样,返回继续孵卵——这让我们吃惊不小,虽然北红尾鸲雌鸟的恋巢性情是出了名的,但还是没想到它们竟然恋巢到如此境地。为了让这窝北红尾鸲安静地度过繁殖季节,善良的大姐同意不再使用烧烤架,但是婉拒了我们提出的补偿,“这小鸟跟我家有感情,我们怎么都得顾着它们的。”虽然大姐没有说到野生动物保护对自然界的深远意义,但正是这样一番朴素的言语,让我们的心里充满暖意。曾经耳闻目睹了无数村民农户只为蝇头小利就杀害野生动物,每一件都让人心疼、让人愤怒,而今天大姐的一席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份单纯朴素的爱心,令我们敬佩。于是,随后的几周里,烤箱里的北红尾鸲安然地度过了繁殖期,我们也因此全面地记录下了它们孵化、育雏的过程。

北红尾鸲的孵化期不长,只有13天,当我们再次来到小院时,小雏已经破壳而出。我们检查发现,6枚卵成功地孵化出3只小雏,它们身上光秃秃的,没有羽毛,小皮肤几近透明,估计刚刚破壳一两天。

小家伙的眼睛紧闭而突出,从半透明的眼睑下能清楚地看到眼球的结构。三张嫩黄色的大嘴大张着冲天。由于还看不见,只要听见附近有轻微的动静,小家伙就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吵闹着张嘴乞食。三只小雏的体型有明显区别,乞食的时候,最小的那只总是被两个稍长的哥姐挤下去。同一屋檐下的竞争从破壳的一刻就开始了,一只北红尾鸲从出生到长大并成功地繁殖下一代,所经历的坎坷与考验是无法想像的。

就在我们检查小巢的时候,外出觅食的北红尾鸲妈妈回来了。我们的出现让它吃惊不小,它不停地在巢旁的苹果树与院墙间飞上飞下。看着巢中的宝宝却不能靠近,北红尾鸲嘴里衔着虫子焦急地叫着。发现雌鸟返回,我们赶紧将巢恢复了原样,因为有了孵化期观察的经验,我们并不担心北红尾鸲会弃巢。果然,只耽搁了几分钟,雌鸟就飞上烧烤架,环视完四周便跳进了烤箱。这时候,小家伙们“喳喳喳”地炸开了锅,激烈的抢食大赛正在进行……

北红尾鸲雌鸟喂食的高峰时期是早上5点~6点,下午1~2点,高峰期里大约10分钟喂食一次,有时候三五分钟就能叼着虫子飞回来,其他时间则20分钟左右回来一次。有几次见到雄性的北红尾鸲靠近,却并没有捕虫喂食,只是在巢附近的果树或院墙上张望。我们曾经在各地见到北红尾鸲育雏都是雌雄双方共同承担,轮流捕食喂养。这只北红尾鸲雄鸟不知为何没有照顾小雏,也许是因为警惕性高,稍有人为干扰就不再靠近;也可能这只雄鸟只是附近的单身,出于好奇前来探查。还好食物比较充足,北红尾鸲妈妈辛苦忙碌还能应付三个宝贝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雌鸟喂给小雏的几乎全是昆虫,主要以蛾类、蝗虫的成虫和幼虫为主,还有步行虫、尺蠖等。在喂食之前,北红尾鸲会将昆虫稍作处理,有时择掉翅膀、四肢;喂食后,北红尾鸲还会将小雏排出的、包裹着白色蛋白膜的粪便叼走丢弃,以防污染鸟巢并留下气味招来蛇、黄鼬等天敌。育雏的工作从天一亮开始,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北红尾鸲每天喂食时间长达十六七个小时,喂雏次数达二百多次。等到日落,气温降低后,北红尾鸲就会返回巢中抱暖,用体温来温暖羽翼未丰的雏鸟,直到第二天破晓,继续为了养育子女辛苦奔忙。

又过了一周,小雏差不多有10天大了。我们掀开石棉瓦,看到3个褐色的毛球挤在一起,现在从外表已经很难区分它们的大小了。小家伙们的眼睛都已经睁开,头顶上是黑色的绒毛,翅膀上长出了羽毛,估计再有三四天它们就该离巢初飞了。然而,现在的它们还是需要母亲喂食,并且随着身体的长大,小家伙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北红尾鸲更频繁地带回虫子,而且更加恋巢,即便我们将遮挡的石棉瓦去掉,也丝毫不影响鸟妈妈回来喂食,这也方便了我们仔细观察北红尾鸲的育雏行为。北红尾鸲妈妈很公平,每次都将食物喂给不同的小雏,避免获得最少量食物的雏鸟挨饿。当然,也是因为雏鸟的数量不多,食物资源又相对丰富,才使得3只雏鸟都顺利成活,否则,存活下的雏鸟只能是那些早出生、早获得食物的强者了。

山区的夜晚来得很早,傍晚六七点时太阳就快要下山了,北红尾鸲妈妈最后一次捕食回来,烤箱里传来小雏们争先恐后的喳喳声,这些小家伙又能吃得饱饱的,睡上一夜。渐渐地,叫声轻了,小鸟们在妈妈温暖的身下逐渐睡去,北红尾鸲一家又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夏日。

当我们再次来到小院,烧烤架中已是鸟去巢空。周围的苹果树早已结出小小的果实,北红尾鸲妈妈忙碌的夏天也结出了生命的果实,烤箱里诞生的3只小精灵一定正在附近的山林中开始自食其力、捕捉害虫。来年,春天的山林中又将迎来更多只北红尾鸲,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滴、滴、滴”地唱起幸福的歌儿。(责编 李瑄/新浪科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