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我在北京远郊温榆河偶遇一只黑耳鸢。由于它不怎么怕人,落在河边距公路仅10几米的树上,让我在行驶中发现了它,于是停下车来看个究竟。
后来,我连续20多天跟踪观察记录了12次,平均两天一次。观察记录方式:在河边远距离观察为主,每次时间半天至全天;适时适当上冰靠近拍摄。
第一次观察记录
这是我发现它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原画幅),当时它站在距离路边只有15米的树上,拍摄时间是14:55。由于路是在河堤上,所以拍摄角度是平视的。当时有好几位遛弯的老人在路边看它。
看到黑耳鸢的第一感觉是,它站在这里距路边几乎没有安全距离,是不是有伤病了?
路边一位看风景的老人说:“我看到这只老鹰已经好多天了,它在这块不冻冰的水里抓鱼吃。”
这只黑耳鸢很聪明——它找到了这片可以提供食物的水域。严冬已将宽阔的河面冻的结结实实(当地的打渔人说冻结厚度至少有40-50厘米),只有这块排水口的水面没有冻结,不冻水面大约为100x50米。
在河堤上守候了将近一小时,它起飞抓鱼了,看来它的状况还不错,抓鱼动作敏捷。随后的一小时内它抓鱼4次,前两次分别抓到很小的鱼,后两次扑空。
抓鱼之后,它开始在树上梳理湿漉漉的羽毛,此时我才发现它戴着环志,但由于距离较远,环志信息模糊不全。
在北京这么寒冷的冬季,猛禽捕捉的食物供给不足,加上乌鸦和喜鹊的群殴,它的生存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第二次观察记录
我是上午10点左右到达河边的,远远看到它在冰面上和乌鸦争抢食物,但是距离太远看不清它在吃什么。
于是我上冰慢慢接近它,才看清它在吃一条半腐的鱼。
接近到20多米了它还是在吃鱼,就像我不存在一样。
它用了37分钟把鱼吃完,然后满足地飞走了。
第三次观察记录
全天只看到它在水中抓起一只半腐的黄鳝,并且狼吞虎咽吃的很香。
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黑耳鸢的习性为:喜开阔的乡村、城镇及村庄。优雅盘旋或作缓慢振翅飞行。栖于柱子、电线、建筑物或地面,在垃圾堆找食腐物。
第四次观察记录
下午看到有人拿雉鸡引诱黑耳鸢,目的显然是要抓它。我在远处观察,并拍到抓鸟者的汽车牌照号码和他们诱鸟的图像。
还好黑耳鸢没有理会他们飞走了。
半天时间只看到它呆在河边的树上,没有捕食和吃东西。
第五次观察记录
以后的四天我将有事不能去观察黑耳鸢,又看到天气预报说要降温。
几天来第一次给它投放了一条鱼,但它可能不饿,只吃了一只鱼眼睛。
它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第六次观察记录
四天后,我再次来河边找到黑耳鸢——它正在冰面上吃我四天前给它的那条鱼。
这次它比前些天警觉,抓着鱼飞走,换了一个进食地点。
吃饱以后它又飞到树上去了。
第七次观察记录
下雪了。
下午看到黑耳鸢在河边两次捕鼠未果,天黑前没看到它吃东西。
第八次观察记录
河面上有很多在冰窟窿里打渔的人,所以黑耳鸢远离冰河,也不去水里抓鱼。
它躲在附近僻静的地方抓老鼠,但没有见到它抓到老鼠。
第九次观察记录
一天时间黑耳鸢只是呆在河边的树上,也不吃给它放在冰上的鱼。
偶尔飞行巡视一下,没见到捕食和吃东西。
第十次观察记录
大雾,雾霾中看到它的身影……
第十一次观察记录
半天时间只看到它呆在河边的树上,没有捕食和吃东西。
第十二次观察记录
半天时间只看到它呆在河边的树上,没有捕食和吃东西。
直到夕阳西下,它才从河边飞向远方。
【后记】我的观察发现,黑耳鸢并不是每天都进食。
自我反省:20多天专门给黑耳鸢喂吃的两次,应该不算多吧?
通过询问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我查到了这只黑耳鸢的基本情况:环志号CHINA
K07-012837。它2012年3月因伤病被送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同年8月22日治愈,经过专业评估达到放飞条件而放飞。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专家告诉我:黑耳鸢属于北京留鸟,虽然放飞后度过第一个严冬对它是个考验,但正常情况下不要轻易投食,这是出于保持它的野性及生存能力的考虑。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拍摄图片而投食是不可取了,频繁投食就更不应该了。此外,一次拍摄的人员也不要过多,人多目标大:一是会影响它的正常生活,二是无形中会给捕鸟者提供信息。
文章作者:拍鸟的亦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