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小学时都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安徒生的现实版童话让年幼天真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了严酷的社会现实。(佛爷对这篇课文有"独特"的印象:刘君的字写得很差很难看,混进教育队伍的语文老师喜欢体罚,在中午放学的时候我被留下来重抄5遍,但也可能正是长时期这样的"折磨"造就了我的文学功底)。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小姑娘闻到食品店里烤鹅飘香饥馁难耐的一幕让历代许多善良的读者潸然泪下。的确,欧洲人有在圣诞节吃烤禽的习俗,就像我们在上元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其实吃烤禽原本属于感恩节的习俗,鸡鸭鹅搬上用圣诞树装饰的餐桌是因为感恩节和圣诞节非常接近的缘故。
1621年11月乘坐"五月花"号逃难到美洲安家落户的第一批美国人的祖先于翌年获得了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保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救助(这些善良朴实的红种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引狼入室),他们准备出许多玉米、南瓜、火鸡做成佳肴,一连三天热烈庆祝并酬谢款待印第安人并年年如此,1863年那位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这一天吃烤火鸡的习俗至今已绵延了400余年。
其实火鸡早在欧洲移民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被印第安人驯化为家禽,这一美洲独有的雉科鸟类共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嘴上长着鲜红色肉垂的家火鸡(学名叫吐绶鸡,俗名七面鸟),另外一种是人们较为陌生的眼斑吐绶鸡(Agriocharis ocellata)。
眼斑吐绶鸡(Ocellated Turkey)体长1米左右,体重4~6公斤,雄性比雌性略大,长得很差劲,蓝色的秃脑袋上冒出几个橙黄色的疙瘩。但是它羽色艳丽,在美洲鸟类的选美比赛中名列前茅,这一现实仿佛是在告诫你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眼斑吐绶鸡栖息于沼泽及森林边缘地区,一般单独活动,以草籽、树叶、浆果和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蛙、蜥蜴之类的小动物。虽然翅膀很大,但飞行能力已经严重退化,只能做短距离飞行。
眼斑吐绶鸡于每年春季2~4月间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母鸡的怀孕期约2个月左右,每次产卵11~20枚,孵化期约4周,幼雏于6月出世,1岁左右性成熟,寿命约10~12年。
鱼类、两栖类和鸟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火鸡和眼斑吐绶鸡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著名。就算没有公鸡母鸡生产的未受精卵也可以孵化,使这两种鸟具有较高的繁殖率,但这样产生的后代通常体弱多病并且几乎都是公鸡。(看起来男欢女爱对基因质量的保证和改良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眼斑吐绶鸡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地。野生数量较少,目前名列世界濒危物种保护贸易公约附录Ⅲ。但人工饲养相当广泛。
火鸡和眼斑吐绶鸡以体型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繁殖率和瘦肉率高的优点而倍受青睐,这两种鸡不仅肉质细嫩味道清淡,而且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在国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在前几年疯牛病和口蹄疫肆虐于欧洲的时候,大量火鸡肉和鸵鸟肉的出口保证了许多西方国家肉类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两种鸡肉在欧洲和北美已成为仅次于牛肉的主要肉食之一。
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与这美味的鸡肉无缘而感到遗憾,其实你早就尝过而且许多每天为赶时间在外吃早点的人都吃惯了,马路边上卖的烧饼里脊里边夹的就是火鸡肉。
另外一点也很有趣,有如中国和瓷器,在英语里火鸡(turkey)与土耳其同名,据说是因为欧洲人觉得火鸡的样子很像土耳其人的服装。不知土耳其人是否另有一个英语国名,因为日本的情况就是这样:japan这个词是西方人硬套上去的,nippon才是鬼子们自己认同的国名。如果大多数彪悍的土耳其人民知道自己热爱的祖国竟然还用来指代西方人刀俎之间的鱼肉,这些生在单峰驼背上的阿拉丁的后代一定会发疯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