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鸭雄鸟额至头顶乳黄色或棕白色,其余头部和颈棕红色,缀有少许黑色斑点,尤以脸部和眼眶后较多。上体灰白色,密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尤以肩部较著:腰以下黑斑细微而不显,更显白色。翅上小覆羽灰褐色而具白色虫蠹状斑。初级覆羽暗褐色,其余覆羽纯白色,大覆羽具黑色端斑;翼镜翠绿色,前后边缘衬以绒黑色宽边。初级飞羽暗褐色,三级飞羽特形延长,第一枚暗褐色,外侧具宽阔的白色边缘,形成翼镜内侧宽阔的白边。其余三级飞羽外侧绒黑色,并具有白色狭边。内侧暗褐色。尾羽黑褐色。较长的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绒黑色。颏和喉的中部暗褐色,胸及两侧棕灰色,胸前部缀有褐色斑点。腹纯白色.两胁灰白色,腋羽和尾下覆羽白色,而密杂以淡褐色细纹。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
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满杂以浅棕色细纹。头和颈两侧棕色,缀有细小褐色斑点。上体暗褐色,背具淡褐色羽缘。肩羽缘棕色,腰羽缘灰白色,尾外侧羽缘白色。翅上覆羽大多淡褐色,飞羽黑褐色,具白色边缘,尤以三级飞羽白边最著。次级飞羽上的翼镜灰褐色,前后及内侧均具白边。颏、喉污白色,密布褐色斑点。胸及两胁棕色,具不甚明显的暗色斑。腹白色,尾下覆羽和翼下覆羽以及腋羽白色而具褐色斑。、
虹膜棕褐色,嘴峰蓝灰色,先端黑色,跗跖铅蓝色,蹼和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550—900克,雌性506—655克,体长雄性466—512毫米,雌性412一143毫米;嘴峰雄性32—37毫米,雌性31一35毫米;翅雄性236—265毫米,雌性233~262毫米;尾雄性92一134毫米;雌性87一119毫米;跗跖雄性35—38毫米;雌性34—37毫米。
赤颈鸭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从冰岛、英国、横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俄罗斯北部,一直往东经贝加尔湖到太平洋沿岸和萨哈林岛;越冬在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西北部、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与缅甸北部、中南半岛、日本和菲律宾,也偶尔见于格陵兰、北美洲、安的列斯群岛和加里曼丹。在我国繁殖于东北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越冬在我国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长江中下游、西南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新疆、内蒙古、东北南部和华北一带。
赤颈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游泳很好,也善潜水。高兴时常将尾翘起,头弯到胸部。飞行快而有力。有危险时能直接从水中或地上飞起,并发出叫声。鸣声响亮清脆。
赤颈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藻类和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也常到岸上或农田觅食青草、杂草种子和农作物。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
赤颈鸭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形成对。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着手营巢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在富有水生植物或岸边有灌木和植物生长的小型湖泊、水塘和小河边地上草丛或灌木丛中。巢一般离水域不远,但也有远至距水边100—200米的。巢极为简陋,多系地上一个5~7厘米深的凹坑,内放少许枯草,有时根本无任何内垫物,但巢的四周常用大量绒羽围起来,离巢时常用它将卵盖住。每窝产卵7一11枚,一般8—9枚。一天产一枚卵。卵的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50一60×33一41毫米,重41—47克。产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2—25天。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在雌鸟带领下经过40—45天即能飞翔。幼鸟一龄时性成熟。
赤颈鸭每年3月末至4月初从南方迁到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4月中下旬到达东北北部,其中部分留下繁殖,部分继续北迁。秋季于9月末1O月初已大量从北部繁殖地迁到东北南部和华北一带,并陆续往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1月初还见有部分个体滞留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结成群,飞行甚快。常排成一条线飞行。
赤颈鸭在我国数量较为丰富,但也需要注意加以保护。
作者:李湘涛文章来源:北京科普之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