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鸟——台湾黄山雀
台湾同胞亲切地把台湾黄山雀叫做”师公”。因为在野外看到它的时候,其头冠几乎都是竖起来的,很像带着头冠又披着蓝色道袍的师公。
台湾黄山雀是中国鸟类特有种,全世界仅仅在台湾可见。从动物地理学的观点来看,台湾地区的许多本土鸟类都隶属于东洋界,台湾黄山雀也不例外。但是,尽管台湾黄山雀的外形与其他山雀相似,但据 S.Harrap 和 D.Ouinn 1996年的研究结果,与台湾岛内的其他山雀相比,台湾黄山雀与大陆南边的黄颊山雀(P. spilonotus)亲缘关系更接近。换句话说,台湾黄山雀并非从台湾当地的山雀演化而来。而有可能是黄颊山雀的一个分支,因第四季冰川变化,台湾岛屿与大陆被台湾海峡分隔开来,经长时期演化而成为今天的台湾黄山雀。这也从另外一个维度说明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道台湾黄山雀的发现,这样归功于瑞典人霍斯特。1893年11月3日,瑞典人霍斯特在台湾南部六龟山区内门乡的木棚村采集到一只美丽俊俏的小鸟,他将标本寄给当时在日本的西朋先生进行鉴定。西朋于同年将其作为新种发表。据西朋描述:霍斯特先生在福尔摩沙岛(即中国台湾)上已一年多,在平原上一直未见任何有趣的发现,他虽未登上玉山,却在采于玉山支脉的少量标本中获得首批成果。我很荣幸地为其中这只非常俊俏而独特的山雀命名为Parus holsti 。它有非常明显的头冠及白色颈斑。台湾黄山雀学名中的holsti 即霍斯特的名字,以表彰其成果。此文发表后不久,霍斯特病逝于台湾,西朋亦随后卒于英国,本新种的发表成为他们二人留给世人的永久遗产。
台湾黄山雀仅仅有13厘米大小,小巧玲珑、俏皮可爱,哥哥和妹妹长得差不多,最明显的差别是哥哥的屁股上有一个大黑斑。台湾黄山雀被发现并命名至今已超过一百多年,但人们对于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了解甚少。这个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000~2300米低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并以原始阔叶林最为常见。非繁殖期或冬季会移至低海拔的森林,冬季甚至会降迁至森林边缘靠近居民点的大树上。活动时常常单独或成对,有时亦与绿背山雀、灰眶雀鹛褐头凤鹛等小型鸟类一起活动。我在南投山林溪碰到的就是这样一群小鸟,其中除了台湾黄山雀还有红头穗鹛(台湾人称之“山红头”),黄痣籔鹛,松鸦和红头长尾山雀(台湾人称之为“小叮当”)。
台湾黄山雀的繁殖期为4~6月,此间其叫声非常频繁且富于变化、轻俏悦耳,类似“是谁—是谁—”、“自己的—自己的—”或“急降、急降、急急降降”等。雄鸟的鸣声婉转悦耳,有时长达一分多钟,较特殊的是雌鸟也会鸣叫,只是不如雄鸟的叫声来得长且婉转。虽然台湾黄山雀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但繁殖期间有较明显的群栖现象。它们一般选择离地8~10米的天然树洞作为理想的筑巢位置,以竹叶、草根、草茎及苔藓类为巢材。经年使用同一巢,每年仅增加巢材而已。每窝产3~4枚呈蛋白色的卵,上有黄褐色斑点。虽然台湾黄山雀数量不多,但若仔细去寻找,还是能够发现它们灵动的身影。为什么台湾黄山雀的数量不如褐头凤鹛或白耳奇鹛等中海拔的特有种那么多?是繁殖力的问题、抑或是适合繁殖的生存条件的问题,诸如巢位、食物、天敌等?诸多问题尚待深入的研究。
我观台湾黄山雀,总是感觉它像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没有一刻安生过,在树林里上下飞舞,在枝头上蹦蹦跳跳,调皮的小乱乱的发型,更像是因贪玩而不及梳理,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着,似乎充满了好奇和坏主意。不知不觉的,我这个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父亲竟然就有些要把它认为儿子的冲动了,只可惜这小家伙婉转鸣唱着对我爱答不理,自顾自地转身飞入它自由的林间了。
正是:
空山溪水上
鸣唱大师公
吾有亲近意
伊自向林间
文章作者:浮光掠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