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与史料——雉

雉,诗经邶风雄雉章曰:“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元代朱公迁撰诗经疏义云:“雉,野,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彩,善。泄泄,飞之缓也。下上其音,言其飞,鸣自得也。”雉,在中国分布18亚种。但

雉,诗经邶风雄雉章曰:“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雉于飞,上下其音。” 元代朱公迁撰诗经疏义云:“雉,野,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彩,善。泄泄,飞之缓也。下上其音,言其飞,鸣自得也。”

雉,在中国分布18亚种。但是除了边地及蛮夷地区,产于华北以及东北、西南以及南部地区者只有6亚种而已。古人对此地方性差异之亚种,也有所观察,在尔雅释鸟有详细记录,并给予各亚种名称,云:“伊洛而南素质五彩成章,曰翬(音灰);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南方,曰(音绸);东方,曰鶹;北方,曰鵗;西方,曰鷷。”

伊洛,为伊河和洛河,均位于河南省;尔雅谓,产于河南以南之雉,其五彩羽纹色彩较朴素。江淮为长江和淮河之合称,产于江淮以南之雉,羽纹五彩高雅优美,有组织有层次较鲜丽。

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释名曰:

“雉,飞若矢,一往而堕,故字从矢。

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而斑色绣翼,雄者文彩而尾长,雌者文暗而尾短,其性好,其鸣日鷕鷕,音沓。”

鸟与史料——雉

雉()Ring-necked Pheasant(Phasianus colchicus) 来自中国鸟类图库。

鸟  种: Common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作  者:羽衣甘蓝  联系方法
拍摄地点:山东
拍摄时间:20091129
上传时间:2010-02-14

雉,鸣于繁殖期;雄鸟于新春天刚亮就开始鸣叫,十分清脆;对于突如其来的飞机爆音或雷声,会大声叫嚣反应,尤地震特别敏感。当我们未感有地震发生之前几秒钟牠们早已察知而狂呼叫喊。在诸古籍里见其记录。战国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出土竹简汲冢周书时训解篇:“小寒后十日,雉始雊。”

按,小寒为阳历1月6日或7日,雊为雄雉鸣。

汉代戴德撰大戴礼夏小正篇曰:

“正月,雉,震呴。震也者鸣也,呴也者鼓其翼也。正月必雷,雷不必闻,惟雉为必闻之,何以谓之,雷则雉震呴,相识以雷。”

汉代班固汉书五行志亦云:

“雉者,听察先闻雷声,故月令以纪气。”

有关雉之寓言、格言或艺文:

战国时代庄周撰庄子养生主篇: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靳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秦代吕不韦撰吕氏春秋审已篇:

“水出于山而出于海,水非恶山而入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所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雉而复释之。”

汉代袁康撰越绝书:

“今狐雉之戏也,狐体卑而雉惧之,夫兽虫尚以诈相就,而况于人乎。”

汉代焦延寿撰易林:

“獐鹿雉兔群聚东圃,卢黄白脊俱往追逐,九十得君子有喜。

飞鹰退去不食雉,忧患心解君主安居。

雉兔之东狼虎所食,贪饕凶恶不可止息。

田鼠野意常欲逃,拘制笼槛不得动摇。

白雉群雊暴德贡朝,湛露之恩使我得懽。

针缕徒劳锦绣不成,鹰逐雉兔爪折不得。

中原有菽以待雉食,饭御诸友所求大得。

雉失雏,常畏狐狸。

十雉百雏常与母俱抱,搏虎谁肯为娱。

雉兔之东以野为场,见鹰奔走死于谷口。”

汉代刘安撰准南子人间训:

“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尔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佑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

汉代刘向撰说苑修文篇:

“士以雉为贽,雉者不可指食笼狎而服之,故士以雉为贽。”

宋代墨翟撰墨子公输篇:

“江汉之鱼龟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晋代葛洪撰神仙传有一则彭祖调雉羹典故:

“彭祖,姓籛名铿,帝颛顼之裔孙,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食之以寿考。”

贤亦古书,有一则雉与缠足典故,曰:

“缠足一事谓之妖,古无此,盖自妲己始。妲己及雉精,足犹未变,故用裂帛缠之。”

雉之诗选句;

韩愈诗:“彩雉野伏朝扇翬。”

白居易诗:“扇开青雉尾参差。”

梁刘孝绰诗:“落花浮浦出,飞雉渡洲还。”

宋苏轼诗:“不向如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明镏炳诗:“破浪谁禽北海鳌,穿林学射南山雉。”

陆游诗:“壮哉带箭雉,耿介死不顾。”

雉科,现生种174~178种。除了北极地方苔原,或不毛、沼泽地带以外分布于全世界。因适应性强,陆上鸟类中除了燕雀目以外,为分布最广汎鸟类,大部份种类栖息于热带高温地区。

雉,为雉科之代表性鸟类,广汎分布于欧亚中国温带地区,共有35种。在中国则除西藏羌塘高原及海南岛以外遍及全国。分布于亚洲中国东北部的雉,颈下有显著的白色颈圈。产于台湾之雉,其白色颈圈前部份大约中断3公分,部羽毛较大陆种浅色,呈淡奶油色。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亚洲西部的雉,雄褐色,颈部没有白色颈圈。日本雉,胸部浓绿色,亦没有白色颈圈。

在市面上有白色颈圈中断者,但部羽毛呈浓橙色,体格亦较大;为中国种与台湾亚种之杂交种。

台湾之特有亚种,台语呼之啼雉,为雉之讹。台湾亚种:雄鸟,全长72~86公分。尾羽42~50公分。体形较家略小,惟尾毛则较长。羽色极华丽,颈部的白色颈环与同金属光辉绿色的颈部,形成美丽的对比。尾羽长而横斑。雌鸟,全长49~57公分。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只有22~26公分。牠们栖息于平地之山脚,生活于甘蔗园、茅草原等。中部大肚山上CCK高尔夫球场敖近,由于环境之特殊条件,成为“自然保护区”。台东知本沿着海岸山脉至花莲光复均有分布。据黑田(1934),1921年绿岛曾放生。

雉,其栖息环境,著者曾在中华民国保护动物协会会刊野生动物第三期(1986),发表一篇文章,有关部份节录于下:

“野生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为天经地义,故牠们不能无忧无虑地过日子,须无时无刻地警戒天敌之攻击而有所应付。雉类大抵可分为草原雉和丛林雉。俗呼啼亦名则属于前者,海雉()和华(蓝腹鷴)就属于丛林雉。千万年来牠们养成适合其生活环境之习性,以及应如何逃避天敌,各有所不同。

草原雉生活于矛草原、甘蔗园或地瓜田等,虽由空中亦有鹫鹰之来袭,但由于在草丛中不易发现,最怕由地上之狼、狗、猫等哺乳类动物平面盗袭攻击。因由地上而来,故最好当为冲天逃避,牠们脚部精壮力强,可就地冲至高空而后滑翔逃匿。若是牠们生活在树林里,这种动作很可能造成头部伤害,甚至脑震荡免不了,而养成畏惧树林而在广阔的草原生活。

丛林雉栖息于山区丛林下层,在地上生活。夜晚在树上睡觉,白天则觅食于地上。牠们之天敌鹫鹰、豹、猫等由树林上层而来,故不能像草原雉冲至上方后再逃遁,只能在丛林中逃窜匿迹为唯一逃生办法。”

雉、脚强健,善于奔走,虽飞行亦有力,却飞得不远,繁殖季节,雄雉在天刚亮时,就开始“”鸣叫,十分清脆。

雉类为杂食性鸟类。好食昆虫等动物质,或植物茎叶、种籽或谷类。平时多潜伏于草丛间觅食。

雉属和属一样为一雄多雌制,繁殖初期常发生雄雉间之格,一直到把另一方赶走为止。抱卵、育雏等由雌鸟负责。在草丛间地面凹陷处,以柔软茅草等构成浅窝巢,生6~14个浅橄榄色卵。惟能够成长的平均只有3只强,因如此高死亡率,故有充产卵习性,一季繁殖2次。

科别:雉科
现称:环颈雉
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
英文:Ring-necked Pheasant.

【来源】《鸟与史料》【作者】周镇/台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