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百度贴吧汉中吧的汉江之子等热心网友编辑而成,简直就是朱鹮的新闻资料大全,洋溢着汉中人的骄傲:
汉中国宝之二----朱鹮
朱鹮以绝对优势当选陕西省“省鸟” 2005-2-17 11:17:53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想飞时,它们一跃而起,姿态优雅地在空中滑翔;想游时,它们结伴而行,宛如闲庭信步的小两口。偶尔,他们也会“拌嘴”:你牵我一口,我啄你一下,随后和好如初,继续用略带弧形的长喙寻觅水生小动物。
它们生活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内,由人类悉心照料;还有一批则生活在秦岭深处的保护区内,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鸟类已经由最初发现的7只,繁衍到了现在的600多只。
3月,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就将进入繁殖期。
发现:“吉祥之鸟”就在中国
朱鹮,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历史上,朱鹮不仅常见于我国东部和北部的广大地区,而且在前苏联的远东地区、朝鲜和日本等地也都有一定数量。
但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朱鹮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于筑巢的大树被大量砍伐,采食的水域被农药污染,耕作制度的改变使冬水田变成了冬干田,加上人口的激增造成的生存压力以及过度的猎捕,迫使它们无法在丘陵、低山的水田、河滩、沼泽和山溪等适宜的地方生活,而逐步迁到海拔较高的地带,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小。到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俄罗斯和朝鲜的朱鹮也相继灭绝。
1981年,日本发现了5只朱鹮,他们如获至宝,当即向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有人甚至提议将之作为日本“国鸟”。但是,科学家的美好愿望转瞬成空:本想捕获后人工饲养,但不久即宣告失败,朱鹮相继死亡。巧了:也是在1981年,中国发现了朱鹮!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翟天庆说,当时,相关机构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朱鹮进行调查。考察组历时3年,行程5万多公里,跑遍13个省,最终,刘荫增等科学家在秦岭南麓海拔1356米的陕西洋县姚家沟内,发现了2对成鸟!
“这两对成鸟比在日本发现的朱鹮有利的地方在于,他们正好处于繁殖期。”翟天庆说,当年,其中的一对成鸟成功繁殖出了3只朱鹮。
7只,7只,7只。这个数字让科学家们惊喜不已。
马上保护!
保护:误杀朱鹮获刑一年
洋县一出租车司机说,曾经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杀了一只朱鹮,结果,这个人被判了刑,“为了一只鸟被判刑,真不值。”
翟天庆证实了这番话:“误杀朱鹮的是位工人,他当时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鸟,但是,还是判了他一年徒刑,缓刑一年半。”翟天庆介绍,1981年在洋县发现朱鹮后,两年之后,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即挂牌成立,随着保护工作的开展,观察站的规格和级别不断提高。如果一切顺利,今年上半年,这里将正式成立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我们聘请当地农民参与保护,既提高了他们的保护积极性,又使我们能抽出身来,对他们进行督促检查。”受聘农民只要利用农闲时间,四处走走看看,发现情况立即上报即可,到一定时期,还能领到补贴。这一招真灵,农民为保护区管理局提供了很多信息,比如发现了新巢,或者死亡朱鹮的尸体等等,保护区管理局都可以迅速知晓,采取对策。翟天庆对此深有感触:“光靠保护区管理局是远远不够的,群众才是保护朱鹮的生力军。”
2004年2月,禽流感突如其来,陕西省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确诊了一例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很快,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繁殖中心及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封闭了朱鹮保护饲养场,人工饲养的250余只朱鹮暂停对外展出、动物交流和参观活动,陕西省林业厅还组织人力将这些朱鹮暂时搬至远离村庄的秦岭深山饲养,停止从疫区购买朱鹮的主要食物泥鳅,改为主要喂养当地产的牛肉等食物。当时,陕西省林业厅保护处官员王万云说:“让朱鹮远离村庄和其它动物种群是最好的保护。”
繁育:一夫一妻共筑“爱巢”
翟天庆介绍,每年7月至11月,是朱鹮一年一度集群栖息的游荡期,它们四处游荡,寻觅食物;而12月至次年2月,朱鹮又进入了越冬期,这时,它们向平川、丘陵转移,开始寻觅知音;3月至6月,朱鹮进入了繁殖期,开始在松树、栎树等高大树木上营巢。
也就是说,从下个月开始,朱鹮将孕育子孙后代。令人感动的是,同人类一样,在它们的世界中,同样实行“一夫一妻制”,虽然没人给它们颁发结婚证,但它们倒的确是经自由恋爱后,回到树林里共筑“爱巢”。
朱鹮保护观察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保护野生朱鹮在繁殖期内不受蛇、鹰、鼬科动物等天敌的侵袭,保护人员在树林里日夜守着它们,看到朱鹮寻找食物困难,他们会从附近农民家里花钱收购鲜活的泥鳅,投放到朱鹮容易找到的地方。一对朱鹮一次能孵出4、5只雏鸟,虽没人说它们“超生”,但是,朱鹮却养活不了这么多“儿女”,保护人员只好将体弱的雏鸟带回保护站精心喂养。
孵育期间,雌雄朱鹮恩恩爱爱,相互照应,它们轮流孵化和育雏,共同度过27天的孵化期和40天的育雏期,其情可感,其行可敬。
翟天庆说,野生朱鹮生存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树林、湿地和人户。朱鹮选择树林,是为了在繁殖期结巢;选择湿地,则是因为朱鹮以昆虫、青蛙和泥鳅等水生小动物为食;而有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地方,朱鹮的天敌则相对较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被朱鹮发挥得淋漓尽致。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朱鹮繁育中心,是我国第一个朱鹮异地繁殖基地。这里的朱鹮从秦岭南坡来到北麓,已逐渐适应当地的环境。2003年,14对成鸟成功繁育了22只朱鹮,为异地繁殖提供了许多经验,2004年这里有30对朱鹮进入繁殖期。这里的工作人员按照朱鹮“一夫一妻”的等性,将两情相悦的“夫妇”送入“洞房”———一个特制的大网笼,避免人类干扰它们的生活。
野训:留鸟恢复候鸟天性
很久以前,朱鹮曾经是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徒。后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适合朱鹮生存的森林和湿地越来越少,它们只好一年四季“定居”在秦岭南麓,变成了“留鸟”。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副站长雷颖虎介绍说,随着朱鹮数量的逐渐增加,朱鹮的野训放飞工作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朱鹮保护观察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野训后的朱鹮放飞地,必须具备既有高大的树木,又要没有污染过的湿地,而且当地老百姓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同时,人工繁育的朱鹮野外觅食能力、适应能力不如野生朱鹮,朱鹮要进行野训放飞,数量应在2000只以上。
虽然目前朱鹮的数量还达不到野训放飞的数量,但朱鹮的研究保护工作者已经着手进行准备工作。近几年来,中科院和陕西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到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考察适合朱鹮放飞的地点,而且陕西省已计划在周至县楼观台建设大型人工模拟朱鹮野外生存环境。与此同时,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进行了一系列人工朱鹮野化放飞研究,并于2003年5月建成了近似野外自然状态的野化实验大网笼,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2004年10月,洋县放飞了12只朱鹮,但放飞不一定意味着成功。翟天庆说,“最终能否成功,还得看朱鹮是否在野外环境中繁殖。”
记者在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看到了这只大网笼,笼高20余米,形状与上海野生动物园内的鸟类网笼一样,内部有树有水,既为朱鹮提供了类似于野外生存的自然环境,又便于保护人员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对朱鹮来说,这是个过渡,等它们完全适应了野外环境,学会在网笼中觅食后,就把它们放飞。”翟天庆说。
朱鹮是一种中型水禽,裸露的脸颊呈朱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在我国民间,朱鹮被看作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当选陕西“省鸟”
2004年3月18日,由陕西省林业厅、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组织的陕西省“省鸟”评选活动结束。朱鹮在这次评选活动中以绝对优势当选陕西省“省鸟”。参加评选的专家们表示,朱鹮的野生种群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而中国只有陕西有,所以朱鹮最能代表陕西的特色。
陕西朱鹮放飞试验成功
2005-02-15
新华社西安2月10日电 (记者 陈钢)记者春节前夕从陕西省林业厅了解到,为缓解朱鹮野生种群濒危局面而实施的野化放飞试验已取得成功。
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珍稀鸟类之一,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去年陕西朱鹮新繁殖195只,其中野外118只、洋县饲养中心29只、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48只,目前全省朱种群数量已达到600多只。
陕西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说,为缓解野生种群濒危局面,让更多的朱鹮翱翔蓝天,陕西省积极实施了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通过专家论证确定了朱鹮野化放归地点,在陕南洋县华阳镇开展了朱鹮野化放飞试验。目前来看,放飞的朱鹮基本都能正常生存,可以自己觅食、栖息,试验工作取得了成功。王万云说,陕西省目前已经做好了朱鹮全面放飞的准备,对放飞地点进行了科学考察,编写了放飞实施方案,并经专家组论证通过,正在等待上级部门批复。
我省朱鹮数量突破600只
发布时间:2004-09-02 00:00
据新华社西安9月1日电(记者毛海峰)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世界珍禽朱鹮在陕西的数量今年首次突破600只,比去年多增加190多只,这种珍惜动物的濒危状况将得到一定缓解。
到目前为止,朱鹮野外种群已达到300多只,人工饲养的朱鹮也超过了300只,原来濒临灭绝的这一物种正在逐渐“起死回生”。
汉中力推朱鹮角逐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5:56 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汉中讯(记者 宪明)记者日前从汉中市体育局了解到,汉中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评选和进展情况,根据广大市民的要求,努力推荐被誉为“东方明珠”的朱鹮当该届奥运会的吉祥物。
朱鹮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禽类,以其高贵的外表、优美的身姿享誉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使这一生长在汉中的美丽珍禽能够飞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受人瞩目的吉祥物,汉中市体育部门一方面积极向有关方面大力推荐堪称国宝的朱鹮入选;另一方面号召全市各团体、个人抓住这次宣传绿色汉中的难得机遇,积极设计以朱鹮为形象的吉祥物,踊跃参加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和北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大赛,为朱鹮能够当选吉祥物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的朱鹮为载体,大力宣传汉中的生态优势,以此推动汉中的绿色产业发展,省时、省力、又省钱,宣传效果应该不错 !
朱鹤,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鹤列入“国际保护鸟”。
朱鹤自然保护区,位于(陕南)汉中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据1984年统计,世界上只有20只,除日本笼养3只和北京动物园笼养的几只外,其余都生活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鹤群体”。
朱鹤,学名Nipponia nippon,英文名Japanese Crested Ibis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日本凤头。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最北为西伯利亚北部(北纬50°30′),最南为台湾东部(北纬20°30′)。20世纪70年代,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已无野生报导。朱鹮被视为吉祥之鸟。它的体长80公分,体重约1800克。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栖于浅涧和稻田中觅食水生昆虫。多结伴成群翱翔。
朱鹤以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早有“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鹤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的优美诗句流传。
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残存7只。朱鹮生活在水田附近及沼泽地和山区溪流附近,平时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寻找食物时,才到水田、溪流沼泽地上。鸣声似乌鸦。飞翔时,头向前伸,腿向后伸,鼓翼飞行。朱鹤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昆虫,还兼食植物性食物,如米粒、小豆、谷物、草籽、芹菜、嫩叶等。
1981年在我国重新发现朱鹤以来,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83年在陕西洋县建立了洋县朱鹤保护观察站(1986年改名为陕西朱鹤保护观察站),对自然界朱鹤种群进行保护。
十几年以来,我国对朱鹤的保护取得很大成绩,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300余只,令世人瞩目!
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同时也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它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朝鲜、前苏联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至1981年,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只。
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对巢区的选择非常严格。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朱鹮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别名 朱鹭
学名 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 crested ibis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分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陕西省:朱鹮种群数量突破八百只
西北网 http://zgxb.zgjrw.com 2005-10-18 11:13:03
朱鹮也称朱鹭,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加上细长的双腿。朱鹮通体白色,翅膀内里映红,在繁殖期,白色的羽毛则变成灰色,与平时的相貌大相径庭,有专家称这是朱鹮保护自己迷惑天敌的生理性转换。朱鹮展翅飞翔时翅下呈粉红色,美丽而壮观。
在朱鹮的栖息地陕西洋县,被誉为世界珍奇"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乡。自1981年5月鸟类专家刘荫曾教授在洋县境内的八里关首次发现7只朱鹮后引起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关注,使朱鹮这一濒危灭绝的亚洲活化石得以拯救保护。
朱鹮被发现后,当地各级政府20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先后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朱鹮救护饲养中心、陕西汉中国家级朱鹮自然保护区"等,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浅山丘岭地貌,纵横的沟壑,密布的水库,多处的湿地。同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为朱鹮创造了繁衍生息的有利条件。朱鹮这个美丽的大仙,被誉为"神鸟"、"吉祥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鸟"。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她属于大自然,属于全人类,他属于中国,更属于陕西汉中洋县,正是洋县这秦岭南麓的"香格里拉",那绿色的天然怡人的环境挽留了她、养育了她。在国家专门研究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当地政府给她们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限制使用化肥、农药、林木砍伐、开矿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等有效措施,护鸟爱鸟意识已经变成保护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这里成为所有野生动物植物家族的"天堂"。目前,朱鹮种群数量突破800只,其中野外生活的种群数量为300多只。据有关专家介绍,朱鹮种群数量繁殖已越过濒危物种界限。
1998年11月26日,中国赠送给日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朱鹮"友友"和"洋洋",作为中日人民的友好见证.
亚洲神鸟,东方宝石--朱鹮自由飞翔。
朱鹮也只有在汉中这种环境下得以延续至今不容易啊.
(资料来源:中国汉中政府信息网)
夜色下,100多只朱鹮在洋县槐树关镇蔡河村的一片茂密松林里安然入睡。洋县朱鹮保护站工作人员近日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野生朱鹮栖息地。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蔡河村旁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里,地面上遗留着一层厚厚的白色朱鹮粪便。天色渐晚,几声欢快的鸣叫声从远处传来,村民压低嗓门说:“朱鹮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朱鹮不断飞来,它们在山丘的树顶上空盘旋,粉红色的羽毛辉映着夕阳。洋县朱鹮保护站翟天庆站长对记者说,入冬以来,每天晚上都有100多只野生朱鹮前来“投宿”,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朱鹮栖息地。
村民李培桢的家就坐落在这片松树林里。李培桢告诉记者,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朱鹮被称为“红鹤”,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鸟儿。朱鹮要是在谁家房前屋后的树上筑巢垒窝,群众就认为是这里“风水”好,主人的人品高,所以村民都积极加入到保护朱鹮的行列中。
翟站长介绍说,蔡河村附近的湖泊湿地众多,冬季食物充足,很适合朱鹮在这里栖息,这是野生朱鹮选择这片松林过冬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野生朱鹮有400余只,朱鹮总数量已突破800余只。
据了解,为了给朱鹮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洋县群众长期坚持不在农田里喷洒农药,冬季时,还专门给朱鹮留出一片水田供其捕食。洋县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安息之地,但为了朱鹮生存栖息,这里现在连一家造纸厂也没有。
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两只朱鹮洋县城区筑爱巢
www.xawb.com 2006-04-13 09:27:16 西安晚报
本报汉中讯(记者张红中)近日,洋县城区的树林里发现两只朱鹮的巢窝。专家勘察认定这是一对正在繁育后代的雌雄朱鹮。据悉,惯于在山区栖息的朱鹮在城区安家,是我省建立朱鹮保护体系以来首次出现。
洋县朱鹮保护站接到居民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前往勘察,由专门人员负责精心喂养和看护。朱鹮保护站站长翟天庆告诉记者,朱鹮一般习惯于在山区栖息,能在城区安家落户,说明该区域的林带、环境等已经适合朱鹮生存的要求。这次进住城区的两只朱鹮是一对正在繁育后代的“雌雄夫妻鸟”,小朱鹮估计在本月20日左右就出世了。
自从在秦岭洋县段发现濒危鸟类朱鹮后,洋县已被列为“国际朱鹮物种拯救的天然基因库”,现在已经繁育到了800多只。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当地群众爱鸟意识的增强,常习惯于栖息在山区的朱鹮,自然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特别是今春以来有着明显向平川迁移的迹象。
在洋县城区安家的夫妻朱鹮。通讯员翟天庆摄
黎坪首次发现朱鹮
2006-05-17 www.hanzhong.gov.cn
“我们这首次发现了两只朱鹮,已经待了10多天了,请你们来看一下。”5月9日,南郑县林业局局长杨波接到元坝镇灰炉坝村村支书毕可荣的电话后,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县野保站到实地勘察。
9日上午,县野保站的同志赶到灰炉坝村,在毕可荣的引领下,来到朱鹮出没的地方,通过对照彩图,辨认羽毛,确认是两只朱鹮。次日再次跟踪调查,没有发现巢穴和更多数量的朱鹮。据该县野保站站长郑全斌介绍,南郑是朱鹮的游荡区,它的适生区为海拔500至1100米,而灰炉坝地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中部,海拔是1500米,朱鹮在这么高海拔待10多天实属罕见。他说,近期是朱鹮的繁育期,不知朱鹮是否有在黎坪安居筑巢的可能。
陕西发现世界最大野生朱鹮栖息地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0:16 北方新报
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日前在洋县槐树关镇蔡河村附近发现了100多只野生朱鹮,一片茂密松林里,朱鹮集群夜宿的景象十分壮观。有关人士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野生朱鹮栖息地。据了解,朱鹮属濒于绝种的珍贵涉禽,上世纪70年代野外已经无踪影,成为世界最濒危鸟类之一。目前,中国朱鹮种群已经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800多只,濒危状况日趋缓解。
朱鹮:比熊猫还珍贵
2007年04月12日06:48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朱鹮又叫朱鹭,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和日本。它曾是日本国鸟,却在日本绝迹,在中国保护级别高于大熊猫。
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这种鸟野外已无踪影,中国鸟类学家经过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该鸟种群,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种群。
陕西朱鹮数量达900多只 专家:仍未摆脱濒危境地
www.sn.xinhuanet.com 2007-02-09 来源:西安晚报
记者昨日从省林业厅了解到,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截至2006年年底陕西省种群数量已经达到900多只,加上外地饲养的100多只,全国朱鹮的种群数量超过了1000只。但有关专家认为,朱鹮种群数量虽然有了大幅增加,但仍未摆脱濒危的险地。
种群数量全国超过1000只
省林业厅动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省朱鹮种群数量达9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500多只,人工种群420只,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加上外地饲养的100多只,我国朱鹮种群数量超过了1000只。近期有关部门还利用外资援助开展了“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工程”的准备工作,在人工繁育种群的野化工作中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据了解,上世纪初,朱鹮还广泛分布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但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捕猎、使用农药、工业污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朱鹮数量急剧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仅我省存有7只朱鹮,其他国家基本绝迹。
专家认为仍未摆脱濒危境地
省林业厅的冯宁分析说,影响朱鹮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由极小建群者发展而来的群体,其遗传多样性必然是很低的,种群必然是脆弱的。其次,高死亡率会严重影响恢复效果。比如朱鹮寄生虫感染率几乎是100%,而由寄生虫或继发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是朱鹮死亡的主要原因。更为可能的是在局部区域群体密度迅速增大,食物不足,经一个整体体质下降的积累过程,可能会造成群体的大规模死亡。另外现在冬水田减少很多,农药、化肥的普及使用,也给朱鹮的生存带来威胁。
冯宁告诉记者,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4年颁布的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朱鹮1981年在中国再发现时属于极危等级,实际情况是极危等级中的最极危种,因为这一等级共有5条标准,符合其中任何一条标准就列入极危物种,而当时朱鹮的现状是5条标准都满足。就朱鹮目前的现状,仍然符合极危等级5条标准中的3条(即C、D、E条)。
(记者雷县鸿)
20只人工繁育朱鹮将在野外安家
http://www.cnwest.com 来源: 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 2007-03-09 04:02
西部网讯(记者 刘康 刘苏)陕西特有的朱鹮是咱们国家的国宝,可这宝贝总养在家里也不行,今天上午,20只世界珍禽朱鹮就离开了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前往宁陕县
的野化放飞基地进行野化放飞试验。
人类的这一片好心,朱鹮们可并不知道,躲来躲去的,就是不配合,这可让工作人员费了不小劲。对脚环号码、捆扎翅膀、登记装箱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次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人工繁育朱鹮的第一次野化放飞,如果它们成功了,以后还会有大批的朱鹮国宝在野外安家。
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设说,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朱鹮最终还是要放飞到野外去,所以先拿少量的来试验,如果成功适应野外的生存,还要再找地方扩大它的栖息地。
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002年从洋县引进了30对朱鹮,经过5年多的繁殖饲养现在已经有250多只。虽说这次是实验,可给朱鹮们选的新家条件还真好,宁陕县属于秦岭南麓,气候湿润,食物充足,而且那儿的居民还都很好客,生存下去应该没问题。
圈养朱鹮的异地野化放归实验,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安装了无线电追踪器的朱鹮。
贴子相关图片:
国宝朱鹮“落户”河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6:23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 (记者田宜龙 通讯员祝文平) 有鸟类中“大熊猫”之称的朱鹮,3月13日从北京动物园被运抵河南信阳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落户我省,并将在此繁衍生息。我省成为继陕西、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国宝”朱鹮的省份。
这次到我省安家落户的朱鹮,有两对共四只,是国家林业局从北京动物园为我省调拨的,它们都具有繁殖能力且血缘关系较远,主要用于开展繁育研究。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目前我国朱鹮数量有近千只,其中野生种群数量为300多只。
据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有关人员介绍,朱鹮野外觅食能力、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差,且野生分布只局限一个区域,如遇大的传染病发生,有可能导致该物种灭绝。为加快推进朱人工繁育、放归自然和再建种群,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选择适合朱鹮生存繁育条件的保护区作为其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经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估,决定将我省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除陕西省外第一个朱鹮野化放归地点。
专家介绍,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以能赢得国家林业局的青睐,主要是这里属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塘湖堰坝星罗棋布,鱼类、泥鳅等朱食物来源丰富,是理想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阮祥锋说,这四只朱鹮是两对夫妻,分别名叫“还还”(雌)与“天天”(雄)、“辛辛”(雄)与“勤勤”(雌),年龄都在10岁左右,目前正处于发情期,估计到5月份便可产卵,“等繁育到一定数量将放归大自然,再建野生种群,让它们在中原大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背景链接 朱鹮——“吉祥之鸟”
朱鹮,裸露的脸颊呈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下侧和圆形尾羽一部分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由于有美丽而优雅的外表,朱鹮在我国民间被看作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被誉为“东方宝石”,有“神鸟”、“东方瑰宝”之称。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曾有19个省市有朱鹮分布的记录。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之朱鹮对客观变化了的环境缺乏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数量急剧减少,并相继在朝鲜、前苏联、日本等国灭绝。我国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洋县境内发现了7只,并曾轰动世界。
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宣布实施朱鹮“拯救工程”。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通过《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朱鹮被列入极危动物,级别高于大熊猫、华南虎。
贴子相关图片:
中日共同投资200万 宁陕建成朱鹮异地放飞基地
www.xawb.com 2007-03-21 09:24:42 西安晚报
本报讯(通讯员田宁朝记者黄亚平)3月20日上午,由陕西省宁陕县和日本共同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的国内首家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基地,通过双方竣工验收,下月初,10对人工饲养朱鹮将首次野外放飞。
据悉,早在3年前,11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宁陕朱鹮野化放飞项目”进行了专题论证。专家组也多次深入项目区,对朱鹮生存栖息环境等自然状况进行考察和选址,并确定宁陕县寨沟为朱鹮野化放飞项目实施地。日本友人也先后多次到宁陕寨沟朱鹮野化放飞工程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该项目投资200万元,其中日本无偿援助项目资金71万元,宁陕县筹资129万元,建成了先进的朱鹮笼舍,安装电视监测系统和无线电跟踪系统。
3月8日,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的10对人工饲养朱鹮运抵宁陕县,为了给朱鹮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宁陕县广泛进行朱鹮保护宣传,禁止在朱鹮觅食水田施用农药化肥,为朱鹮在野外正常生存创造良好、安全栖息环境。宁陕县技术人员对朱鹮进行昼夜监控,定时投放泥鳅。几天来,朱鹮在宁陕野化放飞基地活动、觅食、夜宿一切正常,逐渐适应环境。
珍禽朱鹮将到浙江德清县安家
2007年03月24日15:06
来源:现代金报 5月搬到下渚湖湿地公园
据新华社杭州3月23日电(记者 岳德亮)不久之后,一些国家珍稀禽类朱鹮将会在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湿地“安家落户”。
据湖州市林业局介绍,浙江省林业厅和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的有关专家近日专程到湖州德清商讨国家珍稀禽类朱鹮在湖州德清下渚湖湿地放归事宜。
此次选择下渚湖湿地公园放归朱鹮,主要是利用该湿地公园原生态条件好,便于管理和科学研究,同时也可以考证湖州市的生态条件。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初步计划在今年5月前后进行放归。
朱鹮繁殖地为何选信阳?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朱鹮在信阳地区很常见,当地人叫它“红鹤”,视为吉祥鸟、富贵鸟。20世纪50年代突然绝迹,后来保护区了解陕西省洋县有几百只野生朱鹮,1997年,他们就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让朱鹮到董寨自然保护区落户。一直到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时,国家才重视信阳市的这份申请。
“听说这两年国家林业局将批准董寨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去年我们就把设施建好了。3月12日,我们接到国家林业局从北京动物园为信阳调拨两对朱鹮的消息后,当天就派人去北京接它们了。”当天下午,两对朱鹮夫妻——“辛辛”(雄)与“勤勤”(雌)、“还还”(雌)与“天天”(雄),到达灵山镇时,围观群众有500多人。
这次来信阳安家的两对朱鹮主要用于繁育研究。“还还”与“天天”生于1997年,“辛辛”与“勤勤”生于1999年,等它们繁育到一定数量,将全部放归大自然,再建野生种群,让它们在中原大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朱鹮人工繁殖基地为什么要选信阳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呢?
“朱鹮野外觅食能力、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很差,且野生分布只局限一个区域,如遇大的传染病,有可能导致物种灭绝。”朱家贵说。国家林业局很早就计划,在全国选择适合朱鹮生存繁育的地方。
“2003年的禽流感,是信阳申请成功的巨大推力,我们因祸得福。”朱家贵说。
早在1997年,信阳就开始申请“朱鹮放归”,但迟迟未获批准。禽流感爆发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几个申请“朱鹮放归”的保护区进行考察,以确定一个最佳地点。最终,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胜出,成为除陕西之外,我国第一个朱鹮野化放归地点。
专家称朱鹮数量突破千只但尚未脱离濒危期
www.sn.xinhuanet.com 2007-03-25 来源:
新华网陕西频道3月25日电(记者梁娟)世界上朱鹮种群数量突破1000只,下月初我国还将在陕西省宁陕县进行首次朱鹮野外放飞。诸多好消息显示出人类对朱鹮的保护取得显著成果。但朱鹮保护专家称,一些人就此认为朱鹮已经脱离濒危期的说法并不准确。
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翟天庆认为,一个种群物种濒危与否不仅是看种群数量,而是要看种群中有效雌性个体数量。就朱鹮而言,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其中有效雌性个体数量超过2600只才能算做基本脱离濒危期。朱鹮是一种特别专情的特殊鸟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对于种群迅速繁殖也是不利因素。因此朱鹮种群数量刚刚突破1000只就认为已脱离濒危期的说法为时尚早。
朱鹮保护专家路宝忠说,从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洋县发现世界上仅存7只朱鹮后,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生活在我国的人工朱鹮种群数量500多只,野生种群约500只(其中可见野生朱鹮300多只),再加上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3只朱鹮后繁殖的97只,目前世界上朱鹮种群总数突破1000只。但这只能说朱鹮基本走出了极危期,但远未脱离濒危期。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属中等体型涉禽,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俄罗斯和亚洲东南部,20世纪中叶以来,其数量急剧下降,并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灭绝。
朱鹮裸露的脸颊呈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下侧和圆形尾羽一部分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由于有美丽而优雅的外表,在我国民间被看作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被誉为"东方宝石",素有"东方瑰宝"之称。(完)
洋县10对朱鹮昨“飞”宁陕
20对朱鹮下月异地野外放飞
www.xawb.com 2007-03-31
本报讯(记者黄亚平通讯员田宁朝)继3月8日,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的10对人工饲养朱鹮运抵宁陕县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基地后,昨天,洋县朱鹮饲养中心的10对人工饲养的朱鹮又“飞”到宁陕县。
据悉,从洋县安全运抵宁陕县的10对朱鹮是人工饲养的并已经进行了野化训练,而且均配备无线电跟踪系统。同时,这10对朱鹮的家谱档案也一同移交到宁陕方面。
目前,宁陕县寨沟朱鹮野化放飞基地人工饲养朱鹮已经达到20对。宁陕方面已经做好野化放飞的准备工作,预计下月20对人工饲养朱鹮将放归大自然。
中国将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 双方同意保护合作
2007年04月11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东京11日电 4月11日,中日双方在东京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公报说,中方同意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日方对此表示感谢。双方同意开展朱鹮保护合作。
此外,双方就积极开展农业领域合作达成一致。中方表示同意进口符合中国检疫标准的日本大米,日方对此表示欢迎。双方将继续积极协商相互进出口农产品问题。
双方同意推进以应对新型流感和癌症为重点的中日医学合作构想。关于癌症防治合作,日方表示将尽早派遣由官方和民间有关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中国交流,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双方同意,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推动两国经济关系顺利发展。日方同意应邀作为主宾国与中方共同主办将于9 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小企业博览会。
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双方在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网络等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在金融和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关系。
应邀访日的温总理,十一日下午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 中新社发 王健 摄
贴子相关图片:
生活在日本佐渡保护中心的中国朱鹮后代
2007年04月12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日双方四月十一日在东京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表示:中方同意向日方提供两只朱鹮,日方对此表示感谢。双方同意开展朱鹮保护合作。中国曾于一九九八年赠送日本两只朱鹮。由于日本原产朱鹮已经全部灭绝。目前在日本的保护中心内生存的朱鹮群体全部为“中国血统”。图为生活在日本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内的中国朱鹮后代。中新社发 王健 摄
贴子相关图片:
与同伴争斗受惊吓 难产朱鹮在县医院做B超(图)
www.xawb.com 2007-04-17 09:24:39 西安晚报
本报安康讯怀有身孕的雌性朱鹮因与同伴争斗导致难产,危在旦夕。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工作人员及时施救,目前,国宝朱鹮“准妈妈”正在县医院接受治疗。
据了解,近期宁陕县朱鹮间因求偶发生争斗较为频繁。4月7日下午,基地技术员黄治学发现“013”号已怀孕的雌性朱鹮状态反常,总是低头躲在网笼的角落不太走动,也很少飞翔,情绪低落显得非常胆怯。经过进一步跟踪观察,“013”号同时伴有食欲下降,精神状况极差,夜宿不能飞上巢筐等现象。黄治学对这只朱鹮进行检查,未发现外伤。他调阅监控图像,发现“013”号不久前曾与其他朱鹮恪守“一夫一妻制”,未进入繁殖期的朱鹮在一起一般不会发生打斗,基地立即将“013”号朱鹮调换到未进入繁殖期的朱鹮笼舍内。技术人员给“013”号加强营养调理,并辅以消炎、消化药物医治。经过数日调理这只朱仍未见好转,决定将它送往宁陕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4月10日,“013”号朱鹮乘坐专车前往县医院“B超”室进行检查。诊断结果显示:由于打斗和过度惊吓导致朱鹮难产。经过会诊,医生给出两种医疗方案:一是进行人工辅助和药物相结合促进体内蛋排出;二是做剖腹产取出体内的蛋。由于此前尚无朱鹮剖腹产取蛋的先例,手术风险大,故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基地专家会同医生正在对朱鹮“准妈妈”进行昼夜监控,全力挽救国宝生命。
文/图通讯员田宁朝记者刘宁
曾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朱鹮再次担当中日友好大使
2007年04月12日 2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东京四月十二日电(记者 孙宇挺 朱沿华)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再次成为中日友好大使,温总理今次访日,中日双方在东京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说,中方同意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
日方对此表示感谢。中日双方同意开展朱鹮保护合作。
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加上细长的双脚,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更有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朱鹮曾广布于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录的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唐代诗人张籍在游终南山时目击朱鹮身姿后专门写了一首《朱鹭曲》,诗中朱鹭现称朱鹮。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朱鹮还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苏联的亚洲东部等国家和地区。随着各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到七十年代末,朱鹮在朝鲜和苏联已绝迹,到一九八五年日本也只剩无繁殖能力的二雄一雌,一九九五年仅剩一只。
朱鹮是一种特别专情的特殊鸟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对于种群迅速繁殖也是不利因素。日本产朱鹮现已灭绝,朱鹮成为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一九八一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七只野生朱鹮,二十年间,在人工繁育方面进行努力研究,朱鹮的数量现已增至近千只。
在中国洋县发现的七只朱鹮,后来成为重要的“外交使臣”。当年受日本方面一再邀请,经特别批准,朱鹮成鸟“华华”被派往日本“相亲”一年。因日本仅存的那只朱鹮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终未能繁育成功。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又一次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磋商过另派朱鹮“出使”日本的相关事宜。
一九九八年末,江书记作为国家元首访问日本。期间,他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天皇赠送一对朱鹮“友友”和“洋洋”,藉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新的象征。 一九九九年五月,“友友”和“洋洋”成功孵出它们“出使”日本后的第一只幼鸟。
二000年秋天,朱RONG基作为中国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再次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方面提供了一只雌性朱鹮,让她担负起朱鹮健康繁殖新生代的重任。
今次温总理访日,朱鹮再次成为了中日友好大使。
安康宁陕建成国内首家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基地
3月20日上午,投资200余万元由宁陕县人民政府和日本政府共同建成的国内首家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基地,通过双方竣工验收,该项目日本政府无偿援助71万元,宁陕县人民政府筹资129万元, 3月8日迎来10对国宝朱鹮将在此安家落户,为下月初朱鹮野化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2003年,陕西省林业厅组织以马建章院士为主的11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宁陕朱鹮野化放飞项目”进行了专题论证。同年,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以及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开峰、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宋晓明等专家组一行再次深入项目区,对朱鹮生存栖息环境等自然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选址,并确定宁陕寨沟为朱鹮野化放飞项目实施地。2005年日本中国朱鹭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名誉理事村本义雄、日本外务省一等书记官染野宪治等,也先后多次到宁陕寨沟朱鹮野化放飞工程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并一次性向该项目无偿捐款71万元。2006年3月18日,在柞水县由日本驻华使馆参赞高见博代表日本政府向该项目无偿捐款71万元举行签字仪式。
宁陕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领导多次到现地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县林业局和动管中心全面负责朱鹮野化放飞工程项目的实施,经常到项目地检查工程质量和督催工程进度,落实专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使该项目顺利完成。
该项目投资200万元,其中日本政府无偿援助项目资金71万元,共建成朱鹮管理用房二层525平方米、朱鹮野化放飞大网笼470平方米、朱鹮过渡饲养繁殖网笼5间144平方米,安装电视监测系统和购买无线电跟踪系统,改善湿地50亩,修建道路3.2公里。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首批20只野化放飞朱鹮,3月8日从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顺利运抵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受到宁陕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宁陕县林业局从省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聘请朱鹮技术员一名,抽调四名林业技术人员饲养朱鹮,实行轮流值班,对朱鹮进行昼夜监控,观察记录,定时投放泥鳅,抽调专车一辆保证朱鹮的后勤供应,几天来,朱鹮在宁陕野化放飞基地活动、觅食、夜宿正常,逐渐适应环境,下月初进行朱鹮野化放飞。
宁陕县委县、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县委书记陈明,副县长刘云到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指导工作,解决资金困难,现政府郑重承诺:一是要改善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为朱鹮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好国宝朱鹮;二是广泛进行朱鹮保护宣传,提高广大群众保护朱鹮的意识,印刷“朱鹮保护公约”、“保护朱鹮人人有责”“加强朱鹮保护与管理的通告”;三是禁止在朱鹮觅食水田施用农药化肥。禁止在朱鹮活动区农药拌种和投放鼠药,每亩水田补偿100元,为朱鹮在野外正常生存创造良好、安全栖息环境;宁陕县林业局正在为下月初朱鹮异地野化放飞忙碌地准备着。(田宁朝 摄影报道)
BigBull_日本公使加藤弘之(左一)在省野生动物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右二)、宁陕县委常委纪检书记邝贤君(中)、副县长刘云(右一)的陪同下进行项目验收
贴子相关图片:
回复:汉中国宝之二----朱鹮
安康兄弟可是近水楼台先得“宝”啊,呵呵!
日本为四年前死去的该国最后一只原产朱鹮立碑
2007年04月12日 0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四月十一日在东京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国将再度赠送日本两只朱鹮。日本由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的滥捕和生态破坏,原产朱鹮渐渐灭绝。图为在日本佐渡朱鹮保护中心朱鹮森林公园内为纪念二○○三年死去的日本最后一只原产朱鹮而树立的石碑。中新社发 王健 摄
贴子相关图片:
回复:汉中国宝之二----朱鹮
朱鹮中文域名被枪注! 汉中要立即重视起来,别在被其他的地方给买去了,到时候又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回复:汉中国宝之二----朱鹮
让朱鹮飞得更高更远——写在朱鹮宁陕野外放飞一月之际
2007-06-29 www.hanzhong.gov.cn 陕西新闻
一个月前,5月31日,26只朱鹮在宁陕县寨沟村飞向天空。之后的这一个月里,人们一直在想:放飞的朱鹮能否找到食物,是否能适应环境,会被天敌吃掉吗?
据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技术人员李夏介绍:放飞的26只朱鹮,除去4只难以适应野外生存,被捉回大网笼继续驯化,8只朱鹮无法监测,现情况不明。剩下的14只朱鹮飞翔在城关、汤坪、筒车湾和皇冠五个镇的密林、水田间,它们健康状况良好,觅食能力在不断提高,有部分朱鹮已经可以飞到旱地里寻找食物。
一个月期间,细心的人们见证了被放飞朱鹮野外生活的点点滴滴:
6月3日早晨,五十岁的张代奎像往常一样领着小孙女上山捡柴。没走多远,他们在一片荒地边看见一只鸟在前后踱步,似乎在寻找食物。只见它羽毛蓬乱,反应迟钝,神情恍惚,但对于张代奎和小孙女的靠近一点也不怕。张代奎心里想它肯定是饿了,于是就在路边的水沟中抓了4只大螃蟹投放到朱鹮嘴跟前,只见朱鹮用嘴把螃蟹叨来叨去,就是吃不到嘴里。他又在河沟中捉了1-2厘米的小螃蟹给朱鹮吃,只见朱鹮一口叨一个螃蟹,头往上一仰就吞了下去。不一会工夫,朱鹮一口气就吃了20个小螃蟹。从此以后,这只朱鹮就时常在周围的水田中觅食、活动,天快黑时它就飞到山上的树林夜宿。
6月16日,皇冠镇双河村村主任打电话称:在水田发现一只放飞朱鹮。接到消息后,负责跟踪监测朱鹮的曹海信等人特别兴奋,次日凌晨,他们经过20多公里山路来到双河村,用望远镜很快找到不远处稻田中的朱鹮。环志号为128号的它正在稻田里觅食,稍微一点动静就会惊得这只朱鹮展翅飞翔。工作人员根据它所处的方位、立地条件、飞翔状况、海拔高度及觅食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它非常健康,基本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工作人员临走之前,对当地农民叮嘱:千万不要在稻田里撒农药化肥,同时对猫狗要加强管理,如果发现朱鹮飞走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打电话。
6月21日,寨沟村一村民在坡上放牛时看到有一堆白色的鸟毛。他心里有些慌乱:“是不是朱鹮被动物吃了留下的呢?”想到这里,他立即把这一情况及时向朱鹮放飞基地作了汇报。接到这个消息后,整个基地的气氛凝固了。大家立刻进行了分工,组织了最强的技术力量来到发现鸟毛的寨沟口的山坡上。经过化验分析不是朱鹮的羽毛,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放飞朱鹮有 7只“走丢”不排除受到天敌伤害 2007-06-12 www.hanzhong.gov.cn
记者昨日从宁陕朱鹮放飞基地获悉,目前,有7只朱鹮“走丢”,放飞基地一直未获得它们踪迹。放飞基地技术人员表示,7只朱鹮可能飞得比较远,但也不排除受到天敌伤害。
5月31日,26只朱鹮从宁陕县寨沟放归自然家园,放飞基地一直通过戴在朱鹮脖子上的无线电跟踪器监测它们的行踪,但到目前,还有7只朱鹮未获得任何信息。据了解,目前有近10只朱鹮在寨沟附近活动,其余飞行都比较远。据附近群众说,最远的朱鹮已飞过两座大山。放飞基地技术负责人黄治学表示,目前监测能力已有些跟不上。
黄治学表示,对“走丢”的7只朱鹮,他们还会继续寻找,同时希望周边群众发现朱鹮踪迹,及时和放飞基地联系。他还表示,除了这7只朱鹮,其余放飞的朱鹮已开始适应野外环境。从6月3日开始,基地的工作人员就发现,有几只朱鹮在宁陕县寨沟附近一起飞翔觅食,晚上还一起夜宿。技术人员表示,朱鹮集体活动,说明它们已开始逐渐适应野外生活,放飞活动初步取得成功。
“刚放飞时,这些人工饲养的朱鹮心态都比较慌张,自己飞自己的,现在慢慢地聚在一起,这对它们在野外生存很有好处。”据黄治学介绍,集体活动一方面利于朱鹮共同抵御野外的天敌,另一方面也利于觅食。“据监测,目前朱鹮觅食情况还可以,基本上都能自己寻找食物吃。”
洋县朱鹮保护站
贴子相关图片:
我市洋县一对朱鹮赠送日本
2007-11-19 www.hanzhong.gov.cn 汉中市政府网站
11月18日清晨,来自我省洋县的两只朱鹮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管下,被包机护送至上海后转机飞赴日本。这是洋县的朱鹮第三次告别生养自己的故乡,落户日本国土。
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2007年4月,温**访问日本期间,代表我国政府宣布向日本提供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此前,1998年江**访问日本时,代表我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友友”和“洋洋”;2000年朱**访日,宣布向日方提供一只朱鹮“美美”,开展合作繁殖。到目前,上述合作取得良好成效,按照中日双方协议,在日本繁殖合作成活的朱鹮中有13只个体归属我国。
为执行好将2只我方朱鹮运送赴日和接返我方13只朱鹮的任务,中日双方经反复磋商,确定赴日的2只朱鹮使用包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至上海浦东机场,随后转乘日航班机赴日,于11月20日乘日航班机将接返我国的13只朱鹮运至上海浦东机场,随后转乘包机送至郑州新郑机场。
陕西朱鹮保护工作站站长、工程师丁海华一路护送朱鹮飞赴日本。他介绍说,这两只赴日朱鹮年龄都是4岁,身强力壮,是中日双方于7月在洋县选定,9月底开始隔离护养。雄性朱鹮取名“华阳”,雌性的被称为“溢水”。这名字均来自它们的栖息地陕西省洋县的地名,华阳是海拔最高的朱鹮野生分布地,而溢水是最大的朱鹮野生繁殖地。(来源:陕西日报)
为执行好将2只我方朱鹮运送赴日和接返我方13只朱鹮的任务,中日双方经反复磋商,确定赴日的2只朱鹮使用包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至上海浦东机场,随后转乘日航班机赴日,于11月20日乘日航班机将接返我国的13只朱鹮运至上海浦东机场,随后转乘包机送至郑州新郑机场。
--------------------------------------------------------
从日本回国的朱鹮看来落户河南了.
朱鹮要是放到此时次日发现说不定也会被全国人民像,镇坪的华南虎那样怀疑。
是啊,落户河南了
近日,赴韩国访问的H表示中国将赠送一对朱鹮给韩国,朱鹮再次引起世人瞩目。朱鹮被誉为日本的“国鸟”,由于日本原产朱鹮已经全部灭绝,1998年J访日时,代表我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此后,首N在访日时多次向日方赠送朱鹮,小小朱鹮同大熊猫一样,已经成为友好使者。
朱鹮曾被称为“东方宝石”。
朱鹮的种群正在逐渐壮大,但它的根却在汉中!
这是自然的偶然,却是汉中的必然。
城固发现朱鹮营巢22个成功繁殖幼鸟49只
2008-09-08 www.hanzhong.gov.cn 陕西日报
据城固县林业部门监测,今年以来,城固县已有22个乡镇先后发现世界珍禽朱鹮的活动踪迹,朱鹮已累计在该县营巢22个,成功繁殖幼鸟49只。
城固县地处秦岭南麓,植被茂密、气候温润、生态环境良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空间,全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大幅增多,就连对栖息地环境极为“挑剔”的朱鹮也开始来该县“串门”、定居、繁衍。(记者 杨建平 通讯员 单庆华 吴君正)
朱鹮从陕西飞向世界
2008-09-08 www.hanzhong.gov.cn 陕西日报
内有敏感字眼,发不上来,点击查看
http://www.hanzhong.gov.cn/hanzhonggov/72622743014604800/20080908/51981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