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基本上不具备夜视能力(夜盲症),除少数枭、隼类鸟类(如猫头鹰、夜鹰等)。这是因为大多数鸟类的眼球中,视锥细胞(主管分辨颜色)要远远多于视杆细胞(主管分辨光的明暗程度),在一些日行性鸟类的眼球中甚至是没有视杆细胞的,这也就说明,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物体的色差不明显时,物体对这一类鸟类的可见度几乎为零。很多有迁徙习性或是可以进行长距离持续飞行的鸟类属于无视杆鸟类,如鸽子、大雁等。
有迁徙习性的鸟类与并不是必须要具备也是能力。因为鸟类的视觉主要与其捕食能力相关,而与其定向能力无关。鸟类的迁徙主要依赖的是其定向系统,而鸟类的定向系统相当复杂,有很多套机制,包括星辰位置、太阳/月亮位置定向法,磁场定向法,气流向定向法等,因此没有夜视能力并不影响鸟类在夜中连续飞行。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所有没有视杆(我是指一点视杆细胞都没有的)的鸟类决不会在夜晚捕食以补充迁移中的体力的。所以判断鸟类是否有夜视能力的依据不是观察这种鸟类会不会在夜间飞行,而是要观察其会不会在夜间捕食。
参考资料:第三版 普通动物学
在许多鸟类中(如麻雀、鸡等)存在着先天性夜盲,所以,这种病又叫“雀目眼”、“鸡盲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