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与史料——鸊鷉

鸊鷉,周代古籍尔雅释鸟见.须鸁luó,曰:“鸊鷉,须鸁。”晋代郭璞撰尔雅注云:“鸊鷉,,似凫而小。”,见于汉代扬雄撰方言释鸟曰:“鸊鷉,野凫,甚小,而好没水中者。南楚之外谓之。”唐代陈藏器撰本草拾遗,

,周代古籍尔雅释鸟见.须鸁 luó,曰:“,须鸁。”
晋代郭璞撰尔雅注云:“, ,似凫而小。”,见于汉代扬雄撰方言释鸟曰:“ ,野凫,甚小,而好没水中者。南楚之外谓之 。”

唐代陈藏器撰本草拾遗,有如下叙述:“鸊鷉,水鸟也。大如鸠鸭,脚连尾,不能陆行。常在水中,人至即沈,或击之便起。”

鸊鷉,脚在体最后部,游泳或潜行时如桨活动,并决定方向。但在陆上,步行笨拙,因之藏曰:“脚连尾,不能陆行”,行动如 ,故字似从辟与虒。

遇险时将雏鸟迅速包在翼下潜至苇草间水中,唯伸出喙或头部;雏鸟亦很快学习此避难特技。故藏曰:“鸊鷉,常在水中,人至即沈,或击之便起。”

古时, 脂用于涂刀剑,防生绣。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曰:

“ 鸊鷉,似凫而小,膏可涂刀。”

异名及出处:

方言释鸟:“ 鸊鷉,大者谓之鹘。”

魏代张揖撰广雅:“鸊鷉 ,一名。”

油鸭 广雅:“鸊鷉,一名油鸭。” 本草纲目:“鸊鷉 、油鸭,言其肥也。”

水 广雅:“鸊鷉一名水。”

水札 南夷志:“水札鸟,出昆明池,冬月遍于水际。”

零丁 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释名曰:“鸊鷉,一名零丁,其状小也。”

鹈 明代张自烈撰正字通,“鸊鷉,俗作鹈。”

水避仔 乡野乎之水避仔。善逃避而名。

科有4~5属,20种。广泛分布世界各地。雌雄羽毛同色,有夏羽和冬羽,夏羽很美。头部有饰羽、角羽或羽冠,雌雄背部均暗褐色,胸腹部呈银白色。

,最大特征为头修长,体短扁平。为适应水中活动,脚趾为特异的瓣足

鸊鷉
科别:鸊鷉科
学名:Podiceps
英文:Grebes.

【来源】《鸟与史料》【作者】周镇/台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