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热带海鸟——红脚鲣鸟。在我国的版图上,西沙群岛的东岛是红脚鲣鸟现存唯一的栖息地。行船至西沙群岛海域,无论东方泛出鱼肚白,还是西边留下胭脂红,或在赤日中天的蓝色天幕间,人们都能见到随船而飞的红脚鲣鸟。
【作者】碧海银沙
它们或平稳悠然地在数十米的空中滑翔,用超远而锐利的目力观察搜索海面;或急速俯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猎掠出水面的飞鱼。声声啼唤间,那鲜红的脚蹼时隐时现,在天水间留下令人难忘的一抹红!
(天水之间,鲣鸟鲜红色的脚蹼十分醒目)
在环绕地球的北纬14至17度之间,有数十处鲣鸟(Sula sula)栖息地。这些栖息地广泛分布于加勒比海、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的热带海域。红脚鲣鸟通常在珊瑚岛和火山岛上生活和繁衍。
(东岛全貌)
如在东岛登高望远,则可见数万只栖息在万绿丛中的鲣鸟,它们白色的羽毛有如朵朵盛开的白色棉桃,构成了棉田般的美丽画卷。
这里是红脚鲣鸟在南中国海最后的居所,是这群白色精灵的唯一选择。
红脚鲣鸟的“家”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北部,在海南省东南方,距三亚市约340公里。作为南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永兴岛,是西沙的最大岛,在它的东南方约44公里处,便是闻名的鸟岛——东岛。东岛又名五和岛,为西沙第二大岛。它形如略带弧形的瓦片,长约2.3公里,最大宽度约1公里,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白避霜花树林)
(东岛景观)
(东岛景观)
与南海众多岛屿极为不同的是,东岛生长着几乎覆盖全岛的高大乔木——白避霜花。由于白避霜花的存在,东岛遂成为西沙最为感性也最为美丽的岛屿。苍翠而形状奇异的白避霜花树又名“抗风桐”,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海岛上,它似乎天生是为鲣鸟而存在的。无论高温酷暑、季风肆虐、干旱雨涝,白避霜花都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即使被台风刮倒,它也能在横陈于地的树干上生出新绿,数年后,便可再成林木!这也是东岛成为鸟岛的最为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如果说东岛的红脚鲣鸟也是择枝而栖的话,那么,它们大多只在白避霜花树上筑巢和生活。红脚鲣鸟永远不会像轻灵的燕鸥那样,率性地在沙滩上产卵,身型较大的它们居高而栖,既避免了地上的捕食者的威胁,也保持着海鸟中少有的矜持和不群。然而,这种栖息习惯也为日后的生存留下了诸多的不测和坎坷。它们通常成为台风袭击的重要目标。同时,那些幼小鲣鸟一旦坠落树下,就再无生还的希望。
(鲣鸟卵与鸡蛋差不多大)
(守巢孵卵的亲鸟)
(刚刚出壳的小鲣鸟)
当然,红脚鲣鸟的生存更离不开独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西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从长江口和珠江口的大陆沿岸海流会南下经过西沙海域;冬夏两季受季风影响,大量海流也会将其他海域的浮游生物和矿物质带到这一海域。在这两股海流的长期影响下,西沙群岛海域富集了大量的珊瑚礁。近年来,有关专家对西沙考察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有着发育最为典型和最为完整的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因而,它成为我国海鸟等珍稀海洋生物重要的繁殖地。热带珊瑚礁系统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蓝色沙漠中的绿洲”。在世界范围内,虽然珊瑚礁仅仅覆盖了海洋面积的0.17%,却有1/4的海洋生物栖息于此。这座丰富的宝库,为各类海鸟提供了大量可供猎食的生物。西沙群岛的红脚鲣鸟也完全依赖这座食物宝库生存着、繁衍着。(待续)
(刚出生的幼鸟)
(刚出生的幼鸟)
(约一月龄幼鸟,脚蹼肉白色,喙为黑色,浑身绒白)
(数月后,飞羽变黑,但脚蹼和喙部仍然没有变化)
(这两张上的已经是成鸟了,下一期再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