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一千只,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
英国人于一八六四年在中国采到一只雄性幼鸭标本,并将其命名为“中华秋沙鸭”。由于这种鸭子以天然树洞为巢,又有人将它称作“会上树的鸭子”。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于鸟纲(aves),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别名鳞胁秋沙鸭、油鸭、唐秋沙;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e),并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
中华秋沙鸭
雁形目 鸭科 秋沙鸭属
anseriformes anatidae
mergus squamatus
描述: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雌鸟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虹膜-褐色;嘴-橘黄色;脚-橘黄色。
叫声:似红胸秋沙鸭。
分布范围:繁殖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越冬于中国的华南及华中,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习性:出没于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
俗名:东大图因-包赫亚 鳞胁秋沙鸭 秋沙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