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好爸爸、好妈妈》
刚出壳的小朱鹮柔弱无力,腿不能站,脖子也直不起来,腿上的毛稀稀疏疏掩不住它的皮肤。出生第二天小朱鹮细细的脖颈支着头晃晃悠悠地凑近爸爸妈妈,尖喙伸进亲鸟的喉咙里,亲鸟喂给小朱鹮的食物是在胃中已消化成半乳状的食物。有时亲鸟在漱食时会吐出一只刚刚吃下去整条的泥鳅,它把泥鳅吞进嗉子里经过一段时间再喂给自己的孩子。
大凡雌雄一起孵卵的鸟,也会雌雄一起育雏,朱鹮正是这样。朱鹮的爸爸和妈妈从外表看来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青灰羽衣,一样的耐心饲喂孩子。只有等到“第三者”入侵,它们倆忙不迭的以贯用的假交配赶走第三者时,你才能肯定站在上面的一定是鸟爸爸了。祁云在拍朱鹮育雏时曾经看到这样有趣的情景:朱鹮爸爸觅食回巢时一个第三者——也是它一窝长大的同胞手足正在窝里呆着,它是探望自己的侄子侄女还是偶尔歇歇脚,我们不得而知。朱鹮爸爸一边伸出长嘴喂哺自己一拥而上的孩子,一边慌忙踏在朱鹮妈妈背上向第三者示威。什么时候也不忘保护夫妻的两人空间,朱鹮的眼中只有配偶和孩子。
朱鹮是勤勉耐心,尽职尽责的好爸爸、好妈妈。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对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视同仁。谁长得高大、谁叫得最响,它就把食物喂给谁,甚至那长的高大,叫的响亮的小朱鹮恶狠狠啄咬踩踏自己一窝手足,不让它们接近父母,得到喂食的机会,朱鹮爸爸妈妈也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于是常常出现这种情况,长得强壮的得到足够的食物,越长越壮,长的瘦弱的反而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照料,跟长的壮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而夭折巢中。
如此偏袒长得壮的儿女倒不是出于偏心,而是鸟的本能所驱使,因为“鸟心”根本没有“人心”那样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鸟类的这种本能在延续种群上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规律铁面无情,瘦弱的个体终究要被淘汰,强壮的个体才能迎接、并战胜大自然的挑战,最后肩负起延续种群的重责。当然在洋县朱鹮保护区每一个顺利出壳的小朱鹮都完全在保护人员的监视和保护之下。1993年,白石沟有一只出生4天的小朱鹮在4天里只得到5次进食的机会,而其它的小朱鹮每天进食十次以上。不得已,人们把几乎要夭折的小朱鹮送到了“救护中心”,当时它的体重只有46克,而正常的4日龄的朱鹮体重有80克。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喂养,这只小朱鹮体重渐渐正常,最后长大成人。王锦蛇是野外朱鹮最致命的天敌,它们爬上树危害朱鹮的卵和雏鸟。因此保护人员在朱鹮筑巢大树的树干上包上塑料布,滑溜溜得让蛇、黄鼬没发法爬上树偷蛋捕雏;在树周围支起一张网,让小鸟不致跌地身亡;一些遭到亲鸟忽略、遗弃的残鸟、病鸟,保护人员会把它们抱回家精心料养。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人员专门养了活的泥鳅投放在稻田里。这样有了足够的食物,每一只小朱鹮都能的到爸爸妈妈的喂养,长大成人。
小朱鹮10天~15天时就能站稳身子,在巢中来回走动;20天它们裸出的脸部由黑色变成黄色,羽翼丰满,渐渐能在巢边的枝上练翅。随着小朱鹮一天天长大,食量也渐渐大起来,朱鹮爸爸妈妈也更加辛苦,喂食的次数也一天天增加。在十日龄前一直是以朱鹮妈妈为主饲喂小朱鹮。十日龄后就是以朱鹮爸爸为主饲喂幼雏了。同时朱鹮爸爸妈妈一直轮流的坐巢暖雏、守雏。在这期间有时多情的雌朱鹮会嘴对嘴饲喂雄朱鹮,而雄朱鹮也时时踏上雌鸟的背上进行假交尾——两人一直不断的交流感情,情深意长。30天时小朱鹮拍打着还显柔弱的翅膀可以在巢边的树枝上活动,爸爸妈妈几乎不进巢了——巢窝也实在是显得拥挤、狭小了,另外爸爸妈妈也开始有意识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喂了幼鸟雌雄朱鹮就站在巢边的树上守侯。40天时小朱鹮长的跟成年朱鹮差不多了,甚而体重还可能超过爸爸妈妈,吃得也多了,因此爸爸妈妈齐心协力共同饲喂幼鸟。此刻学习飞翔,学习觅食是它首要的生存问题。小朱鹮幸运的是离巢以后爸爸妈妈仍然日夜守在它身边,教它如何应付自然界突如其来的危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