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与史料——朱鹭(朱鹮)

(从史料来看,朱鹮曾经是很普遍的鸟类,如今却沦为有灭绝风险的国宝。)汉代军乐铙歌,其十八曲之一“潭苑醍醐”有如下记述,为有关朱鹭之最早史料,曰:“汉初有朱鹭之瑞,故以鹭形饰鼓,又以朱鹭名鼓吹曲也。”宋

(从来看,曾经是很普遍的鸟类,如今却沦为有灭绝风险的国宝。)

鸟与史料——朱鹭(朱鹮)

汉代军乐铙歌,其十八曲之一“潭苑醍醐”有如下记述,为有关之最早,曰:

“汉初有之瑞,故以鹭形饰鼓,又以名鼓吹曲也。”

宋代罗愿撰尔雅翼亦有如下之记录,曰:

“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舞,旧鼓吹朱鹭曲是也。”

朱鹭亦呼之,唐代司马贞撰注史记之书索隐,叙述曰:

“荆郢间有水鸟,大如鹭而短尾,色红白。”

在台湾有关朱鹭最早的史料,清代古籍台海采风图作鹳。又台湾通史作鹤。今分类学朱鹭属于朱鹭科,非鹳,亦非鹤类。台湾采风图叙述曰:

“鹳,俗呼食蛇鸟。状似鹤,略小而短尾,周身毛羽淡红色。专食蛇虺,知探蛇穴,以嘴啄洞口令出自,或口啣而飞空中,头尾皆动。”

连雅堂撰台湾通史(公元1918年)曰:

“鹤,俗称食蛇鸟。似鹤而小,羽色淡红。”

阅1858年7月英国皇家亚洲会会刊Rober tSwinhoe着一八五八年台湾旅行记一书,当时在北台湾,朱鹭是很普遍的鸟类,节录如下:

“6月22日我们出发到硫黄矿去,距离鸡笼约40哩,那实在是个风景很好的地方。平地都垂着随风起伏的稻子,山上都长着青葱的草木。但很奇怪,鸟类却是很少,我所看到的只有乌须和朱鹭。

太阳下山之后,就听到竹鸡在邻近山上叫,一只猫头鹰也发出凄凉的鸣声。

6月24日我们由鸡笼河上岸,在一个叫做七堵小村子休息。看见几只鹬在石块中间走,偶而看见鸽子在河边觅食,也有鸟须在飞翔。有一对朱鹭发出喀喀的叫声而焦燥地飞着。这些鸟类都足以排遣旅途的沈闷。”

如上面Swinhoe旅行记,当时在台湾朱鹭是不稀罕鸟类,但今日已几乎绝迹;第二次大战后未曾有出现记录。至于繁殖地之东北亚地区也是很少看到其影。俄国人卡伯露夫着乌苏里之鸟类(1954),经高桥清日译;据1860年代资料以及其实地高查有详细的报告,节译于后:

“80年前朴露史基旅行探险之时候,朱鹭还不是那么稀罕的鸟类,在兴凯湖或乌苏里地方均有营巢记录。

惟今据著者等之调查,查在沿海地方已很少看到朱鹭之迹。我们在沿海地方所举行的调查研究期间,著者和标本制作者诸位,在此地方均未曾见其芳;在兴凯湖之调查资料,亦是给予否定的结果。所有的资料,在沿海地方,显示本种是极度稀少;只能推测,或是在满州境界附近,或兴凯湖北岸之广大湿地带,乌苏里河左岸支流能够发现到牠,因有些年此鸟类曾经出现于其附近河川下游地区。

在乌苏里地方,此鸟类春季很早飞临。据朴露史基观察,朱鹭在兴凯湖之最早迁回,1868年为4月5日,其翌年1869年,为3月25日。对于此问题朴露史基有如下记述:

“虽然是春天,但湿地和湖水还是全部冻结,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下13度。在这种气候之下,朱鹭之出现于兴凯湖,以鸟类地理分布,为极度稀奇之问题。”

因朱鹭能识别设阱,所以捕获困难。牠们营巢于树上,产卵数为3~4个,1869年7月16日初次看到其幼鸟。朴露史基说,他几乎每天看到朱鹭。牠们好栖息于河川沙洲;在湿地带附近只见过一次。”

朱鹭之诗:

陈后主诗:“考差蒲未齐,沈漾若浮绿,朱鹭戏苹藻,徘徊流涧曲。涧曲多巖树,逶迤复继续,振振难以明,汤汤今又瞩。”

张正见诗:“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苏子卿诗:“玉山一朱鹭,万里入王畿,欲向天池饮,还绕上林飞,金堤晒羽翮,丹水浴毛衣,非贪葭下食,怀恩自远归。”

朱鹭,全长76公分,全身白色,惟各羽基部呈淡朱红色,尤翼羽较显著。尾羽羽轴淡朱色,羽瓣带蔷薇色。头部裸出皮肤呈砖瓦红色。喙黑色,长圆筒形,向下方弯曲,尖端红色。脚赤褐色,趾长,半蹼足。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华北以及东北亚,冬季经由华中迁徒至华南及海南避寒。在台湾昔为很普遍的鸟类,惟今已数十年来未曾再出现。

栖息于山林,在沼泽、水田觅食蛙类蝌蚪、小蟹、泥鳅和小鱼虾,或在陆上吃蝗虫等,在泥地则使用其镰刀形长喙深插土中觅食蚯蚓等。

营巢于原始林高木上,以树枝、葛藤作径55~75公分之巨型巢,铺上树叶或苔类。4月上旬至5月中旬产2~3个淡绿青色地密布污褐色微细斑点卵。雌雄共同育雏。

鸟与史料——朱鹭(朱鹮)

朱鹭

科别:朱鹭科
学名:Nippionia nippon
英文:Crested Ibis.

【来源】《鸟与史料》【作者】周镇/台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