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雀嘴鹎 领雀嘴鹎 纵纹绿鹎 黑头鹎 黑冠黄鹎 红耳鹎 黄臀鹎 白头鹎 台湾鹎 白颊鹎 黑喉红臀鹎 白喉红臀鹎 纹喉鹎 黄绿鹎 黄腹冠鹎 白喉冠鹎 灰眼短脚鹎栗耳[短脚]鹎 灰短脚鹎 栗背短脚鹎 绿翅短脚鹎 黑[短脚]鹎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现在福州郊外常见,远远就能看见它头上白白的一点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sin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俗名:白头婆 白头翁
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aurigaster
上星期见识了它的威猛——居然欺负其他小鸟 。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 chook。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
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俗名:高髻冠 黑帽布鲁布鲁 红座白头只
栗背短脚鹎 Chestnut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短脚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Hemixos castanonotus
描述:体型略大(21厘米)而外观漂亮的鹎。上体栗褐,头顶黑色而略具羽冠,喉白,腹部偏白;胸及两胁浅灰;两翼及尾灰褐,覆羽及尾羽边缘绿黄色。白色喉羽有时膨出如Alophoixos冠鹎,但此种甚为明显。亚种canipennis多棕色,翼及尾无绿黄色翼缘。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深褐。
叫声:响亮的责骂声及偏高的银铃般叫声"tickety boo"。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越南西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canipennis常见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低地森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海南岛,在广西南部与亚种canipennis有混交。在香港随着森林的成熟其数量正在增加。
习性:常结成活跃小群。藏身于甚茂密的植丛。
注:有著者将此种作为灰短脚鹎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郑作新(1994)将惟一的亚种canipennis归在灰短脚鹎下,而将指名亚种另作一种。
领雀嘴鹎 Collared Finchbill
雀形目 > 鹎科 > 雀嘴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Spizixos semitorques
描述: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东南(指名亚种)和台湾(cinereicapillus)海拔400~1400米的丘陵。
习性:通常于次生植被及灌丛。结小群停栖于电话线或竹林。飞行中捕捉昆虫。
红耳鹎 Red-whisker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jocos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 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
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
俗名:高髻冠
黑[短脚]鹎 Madagascar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短脚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色鹎。尾略分叉,嘴、脚及眼亮红色。部分亚种头部白色,西部亚种的前半部分偏灰。与红嘴椋鸟的区别在胸及背部色深。亚成鸟偏灰,略具平羽冠。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叫声甚多变,包括响亮的尖叫、吱吱声及刺耳哨音。常有带鼻音的咪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包括台湾、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亚种psaroide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ambiens于云南西北部;sinensis 于云南西北部、亚种ambiens的分布区以南;stresemanni于云南北部;concolor于云南西部及南部;leucothorax于华中;perniger于广西南部及海南岛;nigerrimus于海南岛;指名亚种则于华南及东南的其余地区。为山地常绿林的常见鸟。
习性:食果实及昆虫,有季节性迁移。冬季于中国南方可见到数百只的大群。
俗名:白头公 白头黑布鲁布鲁 山白头
绿翅短脚鹎 Mountain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短脚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Hypsipetes mcclellandii
描述:体大(24厘米)而喜喧闹的橄榄色鹎。羽冠短而尖,颈背及上胸棕色,喉偏白而具纵纹。头顶深褐具偏白色细纹。背、两翼及尾偏绿色。腹部及臀偏白。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粉红。
叫声:鸣声为单调的三音节嘶叫声或上扬的三音节叫声;也作多种咪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印度支那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型或成对活动的鸟,分布于海拔1000~2700米山区森林及灌丛。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similis于云南及海南岛;holtii于华南及东南大部。
习性:以小型果实及昆虫为食,有时结成大群。大胆围攻猛禽及杜鹃类。
黄臀鹎 Brown-breast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灰褐色鹎。顶冠及颈背黑色。与白喉红臀鹎的区别在耳羽褐色,胸带灰褐,尾端无白色。与白头鹎的区别在耳羽褐色,翼上无黄色,尾下覆羽黄色较重。亚种andersoni几无褐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沙哑的brzzp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800~4300米。指名亚种于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南部及西藏东南部有记录。亚种andersoni于华中、华东及华南。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鹎鸟,栖于丘陵次生荆棘丛及蕨类植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