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503cw(hasselblad 503cw)瑞典生产的哈苏503cw(hasselblad
503cw)中画幅照相机,源于著名的型号 500c/m。至1996年,哈苏公司已先后设计了三个型号为503的相机,第一个是首次在哈苏机械式中画幅单反相机上加装ttl自动控制闪光系统和美能达公司生产的高亮度取景屏的哈苏503cx(1988年)。第二个型号是改进了快门钮的设计,相机底部增加了塑料托板的503cxi(1994年)。503cw是1996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它重新设计了取景反光镜,在每次给机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大约3毫米的距离,从而使取景屏在配用180毫米以上焦距的镜头时,不会出现上部挡边的问题。
与哈苏503cw同时推出的附件是型号同为cw的电动卷片器。与哈苏555el相机的电动卷片器不一样,cw电动卷片器是一种手柄式的卷片附件。把503cw相机的卷片摇柄卸下,将这一cw电动卷片器安装上,就可以方便地手持相机进行快拍。但这时最好能够同时配用有测光装置的pme90平视取景器。而为cw电动卷片器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又可使摄影师在一定的距离内作离机操作。
作为一部高级中画幅照相机,哈苏503cw设计精巧、坚固耐用。就其体积及重量而言,它在同规格的相机中都是比较小的,标准的配置(机身+a12后背+cf80mmf2.8镜头)的重量甚至比某些35毫米单反相机还要轻。加上德国蔡司公司为之生产的高品质镜头,哈苏503cw赢得了众多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信任。也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的几种照相机之一。但没有缺点的相机实在难找,哈苏503cw与同类型相机相比,一是价格偏高,二是镜头调焦环的转动角度较大,多次曝光需要卸下胶片后背,胶片后背的插片没有锁定装置。
哈苏503cw可以使用焦距从30mm至500mm的16种cf系列镜头及两种增焦距镜。哈苏同规格的c系列镜头及最新生产的几种cb镜头也都可以用于503cw。绝大部分哈苏镜头皆为德国蔡司公司制造,工艺精良、素质超群、解像力高且反差适中,暗部描写优异。cf140-280mmf5.6的变焦距镜头有着与蔡司镜头同样好的表现,它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杰作。哈苏公司没有设计专门的移轴镜头,但在需要调整影像透视关系时,可使用1.4x移轴增焦距镜或皮腔机身(flex
body)。此外,哈苏135mmf5.6的微距镜头必须配合近摄皮腔一起使用。
503cw主要规格:镜头:哈苏cf、cbf、cb、c系列镜头。画幅:6×6cm、6×4.5cm、6×3cm
快门:镜间快门b、1-1/500秒其他:可配接电动卷片器,测 光平视取景器,ttl
自动闪光重量:1500克(机身及a12后 背和cf80mm镜头腰 平取景器)
哈苏503cwd纪念套裝相机及哈苏cfv数码后背
2006年,是“哈苏”创办人victorhasselblad的百岁诞辰,为纪念这个日子,“哈苏”隆重宣布,推出限量纪念版数码相机套装─哈苏503cwd周年纪念套装。
哈苏503cwd周年纪念套装包含一体化的503cwd数码相机及zeissplanarcfe2.8/80mm镜头。数码后背与机身设计非常配合,线条流畅,具有h系列数码后背的相同功能,包括瞬间审核架构(iaa)、哈苏原色技术方案、可选择储存系统(使用cf卡、影像库或直接电脑连线拍),及透过flexcolor软件处理3fr文件格式或adobephotoshopcs2的dng原码文件格式来储存影像。
哈苏503cwd周年纪念套装限量生产500套,每一部都刻有victorhasselblad的签名。相机配备金属卷片曲柄及连同一本极具纪念价值的纪念册。如有兴趣购买这部珍贵的相机可向石利洛公司登记,先到先得。
同时亦会推出功能完全相同的数码后背─哈苏cfv,是专为现时使用哈苏v系列相机的用户而设,是v系列用户进入数码时代的新选择。
哈苏503cwd周年纪念套装相机售价11900欧元,哈苏cfv数码后背售价8990欧元。
哈苏推出高端数码单反产品
2月2日,石利洛公司在京宣布推出全新的哈苏中片幅数字机身h3d,包括三个型号——h3d-99(3900万像素)、h3d-31(3100像素)、h3d-22(2200像素)。其中的h3d-31相机是此系列中拍摄速度最快的,落配有44*33毫米传感器(ccd)。ccd的超微细镜片系统,令最高感光度达至iso
800。h3d-31除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之外,拍摄速度也令人光奋,无论是使用插卡或直接连接电脑拍摄,同样只需1.2秒/张。哈苏公司为了配合h3d系列相机,开发出28mm的广角镜头。为了提高的光学,哈苏公司开发的超级对焦和数码色散校正功能,以保证这支特别的镜头能拍摄出更出色的图像。
现场展出的还有配合哈苏v系列相机的cvf数码后背。
配备了cfv数码后背的哈苏503cx。
配备了cfv数码后背的哈苏503cx。
石利洛香港有限公司的吴炳谦经理先生为大家介绍了哈苏的新产品。并同时宣布,由哈苏公司出版的专业摄影杂志——《维克多·哈苏》(《victor
by hasselbaad》)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出版中文版。《victor by
hasselbaad》为季刊,一年出版4期。
同时石利洛公司还有一个升级计划,推出一个优惠套装,包括h3d——39、28mm镜头、50mm镜头、100g储存器、金属器材箱。
哈苏相机的历史演绎
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经营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感光材料,1908年成为美国柯达公司在瑞典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维克多·哈苏开始的。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康泰时、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第一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哈苏相机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而且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快门,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机
1948年10月6日,是哈苏公司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台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1600f(图1)在美国纽约上市。哈苏首创的组合式结构,高达1/1600秒的快门速度,均使人们赞叹不已。1600f采用金属帘幕快门,机身右侧旋钮可向外拉出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调校快门速度,向里缩回往前转即是快门上弦及连动过片。(可卸式后背与机身连接点有齿轮联动)镜头与机身接环无任何机械接点。需全开光圈调焦,否则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须再收缩光圈至预调级数,否则会曝光过度。1600f的缺陷显而易见,尤其是高速快门精度不高。维克多是造诣很深的摄影师,自然明白这些缺陷会带来什么。以后的许多年里,他悉心致力于改进。1953年出品的1000f(图2),最高快门速度降至1/1000秒,快门速度旋转调节由双向改为单向,快门精度与快门旋钮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单反相机广角镜的像差与畸变校正是个技术难题。当时由于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光学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苏则另僻蹊径,采用旁轴取景,舍去了反光镜,则能使镜头后镜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这样使畸变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苏发布了基于这一技术的swa广角型相机(图3)。这台旁轴取景、机身极短的相机,将视角极广的38毫米镜头固定于机身(相当于135相机的22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别明锐,解像力极高,没有线性变形,层次丰富,其影像质量能与当年4×5座机的广角镜相媲美。swa相机在1954年的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大出风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swa的c镜头在1982年改换成cf镜头,机顶水平仪改设到取景器内,改型后称为swc/m型(图4)。后来的最新型号被称为903swc,售价高达46000元人民币,是哈苏唯一的一款固定镜头的中画幅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最高快门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图6)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美能达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图7)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图8),它的出现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哈苏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图9)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动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身价"分级)。501c的最新版是501cm(图10),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性价比最高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六、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纪70年代,相机开始朝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哈苏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时又不愿放弃原始设计的概念。1977年发表的2000fc(图11)正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机型--虽增设1/2000秒的电子焦平快门,基本框架却还是不落窠臼: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装卸后背时金属帘幕快门极易受损起皱。(现在的基辅88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哈苏公司接到用户投诉后,迅速作出改进。2000fc/m就是后来推出的改进型。巧夺天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后背卸除机身的刹那,快门帘会自动缩回机身,帘幕就此免遭其损。
2000系列的主要优势还是来自配套镜头。当时卡尔·蔡司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七、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图12)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顶级相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件完全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唯一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价比最高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最高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图13)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顶级相机。较第一代顶级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最新35毫米双制式相机
哈苏的配套镜头中,虽拥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两只微距镜头,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于是哈苏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画幅相机。
flexbody的机身置有伸缩皮腔,适配镜头是哈苏原有的镜间叶式快门镜头(c、cf、cb、cfi、cfe),同时亦适配哈苏原有的配件。机身重量为1400克。对于哈苏相机的老客户,只要购置一台机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并能作15度的移轴,但移轴后,因镜头像场的不足,画面像质难保(主要是边缘与中心相去甚远)。于是,哈苏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机的改进型arcbody(图14),配用4×5寸像场的罗敦斯得镜头,解决了这个难题。arcbody的机身能适配哈苏后背及取景器,但前机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镜头不能装上arcbody。
arcbody适配的镜头均设有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及b门、t门。镜头上固定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配合哈苏pme90后,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与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轴后,仍拥有出色的像质,但非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使其适用范围大打折扣,成为更"专业"的特殊用途相机。
哈苏的宽幅双制式相机xpen,于1998年科隆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推出,是哈苏首台35毫米旁轴相机,很快在专业市场上再次引起轰动。笔者曾撰写《双制式相机新概念》一文(详见本刊2000年第7期)介绍这款相机,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绎,哈苏相机终于形成上述的几大系列。至今仍在生产的尚有以下几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广角、特殊用途及宽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苏尚有两台从事测量摄影的相机:哈苏mkwe和mk70(图15)。哈苏就此拥有了全球最为庞大和最为完整的中画幅相机体系,占有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
1978年,维克多·哈苏辞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机王国,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