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远 全画幅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一直是最叫座的镜头,因为这一镜头用在全画幅相机上可以肩负风光和人文拍摄重任,在半幅相机上则可以很好的肩负人文和人像拍摄重任。所以镜头厂商在这一镜头上投入的精力都是巨大的,当然,原厂生产的镜头自然技高一筹,与自家生产的相机会有着更好的兼容性,但是其价格却贵得惊人,而且体积也大,重量也惊人。作为专业摄影师,可能不会在乎价格和重量,只要能保证拍摄到好片子就必买无疑。但作为普通玩家,由于受资金所限,就不得不考虑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镜头了,在众多的全画幅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中,最具有性价比的莫过于腾龙生产的28-75mm2.8镜头了。腾龙生产的28-75mm2.8镜头虽然是一支较老的镜头,但却是经过数码优化过的镜头,无论是用在胶片机上还是用在数码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自2003年问世以来就广受好评,是不少渴望拥有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却囊中羞涩的摄影人士的首选。其实这支镜头除出身寒门,身上的诸多优点却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就是其有着优异的画质,无论是解像力还是操控性都非常不错,另外还有着极轻盈的身段,与普通轻量级单反相机搭配的确是非常理想。可以这样说,如不过于追求虚荣心和动不动搞镜头评测的话,该镜头是非常值得拥有的,因为其拍摄的片子和原厂的同类镜头拍摄的片子相比的确差距不大。我记得自己在四年前刚买该镜后,曾将此镜和朋友的尼康镜皇28-70mm2.8认真较量过,无论是片子的锐度还是虚化能力真的不相上下,唯一不同的是片子的色彩稍有不同,腾龙28-75mm2.8镜头拍摄的片子色彩有点偏黄,但抗紫边能力却强过尼康镜皇28-70mm2.8。要知道尼康镜皇28-70mm2.8当时是一万好已的镜头,而腾龙28-75mm2.8镜头却不到三千元。如果尼康不是及时生产新的镜皇24-70mm2.8镜头来救场,腾龙28-75mm2.8肯定会抢走尼康更多用户。虽然这支镜头价格超便宜,画质却不含糊,因而引起了摄影界对其的极大关注。欧洲人是特别讲究性价比和实用性的,在该镜头问世不久就授予其2003-2004年度欧洲最佳镜头称号,腾龙也借此赢来了极好口碑,生产的镜头非常走俏。此后,腾龙又有不少镜头连续在国际评比会上获奖,不过多是获得消费类镜头奖。腾龙28-75mm2.8镜头为什么能够得到2003-2004年度欧洲最佳镜头奖呢?关键是腾龙在该镜上下了血本,除了外表其貌不扬外,其内在品质堪称一流,也就是说为了追求优异的光学品质,腾龙把许多看家本事全用上了。我们研究一下该镜的金圈标识就能得到较明确的结论。金圈标识写的是:SP AF ASPHERICAL XR Di LD IF 28-75mm MACRO。好傢伙!整整一大窜字母,这在以往镜头的标识中是极罕见的。我是找来腾龙宣传手册才解读了其中意思的,是什么意思呢?SP是指不计成本追求高标准、优质成像、出色性能;ASPHERICAL指镜头拥有非球面镜片;XR是指镜头拥有高折射率镜片;Di是指镜头针对数码单反相机进行了优化;LD是指镜头拥有低色散镜片;IF 是指镜头为内对焦系统; MACRO是指镜头拥有微距功能。如我们再看一下该镜的结构剖析图,你更为惊诧。该镜拥有的特殊镜片奇多!如高折射率镜片用了2片,低色散玻璃镜片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用了4片。这支镜头就是靠这么多特殊的镜片才保证了其能做到拥有极小的身段,却拥有特大的光圈和优秀画质的,光学上的奢侈就是原厂都舍不得付出!难怪欧洲人会毫不吝啬地将欧洲年度最佳镜头桂冠授予她。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仅3000元不到就能将一支欧洲年度最佳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购进实在是太值得了,要知道原厂全焦段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价格至少在万元以上,而这支镜头却不到3000。更重要的是该镜在光学品质上并不输原厂太多,真正的差距只是没有用金属材料做镜身,再就是没有采用超声波马达对焦而已。但镜头主要用来照像的,能保证成像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这支镜头的成像质量却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假如,这支镜头用金属材料做镜身当然更好,但贵上个近万元钱却没那个必要;再就是用超声波马达对焦当然更好,没有也无所谓,要知道蔡司很多镜头连马达都没有,完全依靠手动对焦,但光学品质却无以伦比,不也是顶受欢迎吗?何况腾龙这支镜头的二代还安装了马达,在有机身马达的D700或D300上使用,自动对焦还是很快的,就是在没有马达的D5100或D3000上使用,对焦速度也还过得去。对了,这支镜头不仅用在全画幅机上很好,其实用在半幅机上也很好,我就经常将其用在D5100上,并搭配腾龙10-24一并使用,拍摄风光多用10-24,拍摄人文和人像或微距,则多是用28-75mm2.8,这两支镜头在焦段衔接上非常好,外出旅游携带即轻便又实用。特别是用28-75mm2.8的长焦段拍摄人像由于能实现美丽的背景虚化,总能给我太多的自信。有朋友会说,腾龙不是还有一支恒定大光圈的DX标准变焦镜头吗?即18-50mm2.8,这支镜头的确也不错,但是用在D5100上就会有前不到村,后不达店的感觉,为什么呢?拍摄风光,广角又略显不够,拍摄人像则长端又还差一点。如专门为之配一支10-24,则存焦段重复的问题。即使不厌重复,但50mm拍摄人像,还是不如75mm更好。如使用10-24和28-75组合,往上可再加一支70-200或70-300都可以,这样从超广角到标准变焦,再到普通长焦都有了。现在无论是尼康还是佳能都是喜欢通过电子方面的革新来吸引买主,镜头中只要塞进什么超声波静音马达,或防抖功能什么的价格就翻倍长。我认为相对光学品质而言,电子方面的革新意义不是很大。作为真正把摄影当作艺术的人来讲,更看中的应该是镜头的光学品质。刚才我们提到蔡司就不在乎电子方面的革新,而是始终追求光学品质。因为蔡司认识到:严肃的摄影师更注重作品的个性,会在作品中努力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所以他们拍摄人像和风光喜欢用手动对焦。如光线不好时,他们会架好三脚架,或打闪光灯。他们不喜欢机器代替大脑工作,而是坚持相机服从大脑工作。既然这样,使用大光圈标准镜头,有无高速马达和防抖其实无所谓。当然,也不能说高速对焦和防抖一无是处,如拍摄体育比赛,或拍摄运动的物体就大有用处,高速对焦和防抖可以帮助我们更准更快更稳地强抓到精彩瞬间。不过,防抖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例如拍摄物快速在移动,防抖同样是无能为力的,而快门的高速度却能将其凝固住。所以大光圈的好处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大光圈才能保证高速度。有人会说,感光度的提高也能带来快门高速度,但过高的感光度是以牺牲画质为前提的,除非将来高感能进一步提高。即使高感大大提高了,大光圈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大光圈还能产生美丽的背景虚化和实现更佳的成像。尽管原厂那些小光圈变焦镜头不仅有高速马达,还加了防抖动功能,相比腾龙这支廉价的大光圈变焦镜头还是小巫见大巫,虽然二者价格差不多,但实实在在的光学品质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最近,腾龙又出了支全焦段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即24-70mm2.8,这支新出的镜头为82mm口径,比原厂的同类镜头口径还大,而28-75mm2.8呢?仅为67mm口径。腾龙24-70mm2.8重量高达820克,接近原厂镜头重量了,而28-75mm2.8只有500余克。奇怪的是,腾龙还在24-70mm2.8镜头上加了防抖动功能,就是原厂同类镜头都懒得这样做。这样一折腾,腾龙这支镜头价格竟高达7000余元,相比原厂也不怎么便宜了。我非常奇怪腾龙为什么要抛弃了自己轻量化,高画质、高性价比的光荣传统,去和原厂的重量化、高画质、高价格看齐。其实,腾龙如果真要和尼康、佳能的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较劲,并超过他们,目前还难以做到!腾龙可能认为在自家24-70mm2.8增加了防抖功能,就有很大胜算。其实原厂对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需不需要防抖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他们清楚的知道,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多是摄影行家使用为多,他们的技术完全能保证没有防抖都能拍摄到好片子,因而增加防抖功能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思,佳能和尼康的防抖只会用在小光圈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上。佳能最近新出的24-70mm2.8镜头,仍没有加上防抖功能就是最好的说明。要知道佳能在防抖方面的技术是远高过腾龙的,在24-70mm2.8镜头里加防抖对佳能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不加防抖,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所以,我认为腾龙没有必要和原厂看齐,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色为好。也就是说老老实实在28-75mm2.8基础上进行改进,将28-75mm2.8改为24-70mm2.8,在色彩上克服偏黄的毛病,在解像力上再进一步,抗逆光上也有所增强,体积仍做到小型化轻量化,价格方面控制在四千左右。这样,就会做到和原厂之间错位发展,并会吸引囊中羞涩却又想拥有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人的广泛注意,从而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遗憾的是腾龙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和原厂去针尖对麦芒血拼。鹿死谁手,难以预料,但愿其成功吧!不过,我是不会化7000多元购买腾龙24-70mm2.8镜头的,虽然其比原厂还是要便宜三分之一,但我既然化上了7000多元,就没有必要节省3000元买副厂的镜头。毕竟原厂的镜头更保值,与相机的兼容性会更好。随着腾龙24-70mm2.8镜头的问世,将来小型轻量化且又高性价比的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恐怕不会再有厂家去研发了,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选择并购买了腾龙28-75mm2.8镜头,因为这是腾龙当年打天下的镜头,至今仍是我们这些囊中羞涩却又想有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人的唯一选择。所以,我对这支镜头是充满尊重的! 蔡志远
腾龙28-75mm2.8是值得尊重的全画幅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
蔡志远 全画幅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一直是最叫座的镜头,因为这一镜头用在全画幅相机上可以肩负风光和人文拍摄重任,在半幅相机上则可以很好的肩负人文和人像拍摄重任。所以镜头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提问或看法,交流您的观点。